课件编号19983347

古诗词诵读《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同步练习(含解析)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日期:2024-05-17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19次 大小:4697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古诗词,2023-2024,必修,选择性,语文,高中
  • cover
古诗词诵读《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同步练习 一、名篇名句默写 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泰伯》中的“ , ”两句,表达了每一个有志之士要担当大任就应当志向远大,意志坚强。 (2)贺铸曾用“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来表达对亡妻的思念与自己的孤独,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 , ”也表达了类似的情感。 (3)古人常用冰或雪来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如“ , ”。 二、小阅读 2.阅读《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赏析“十年生死两茫茫”一句。 3.“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在全词中起什么作用?《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4.“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赏析“纵使”的妙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人类总是通过语言来认识世界、表达感情和思想的。然而,语言并非就是与这个世界具有相同的逻辑结构,能够完整地描述这个世界的镜像。当我们不能用精确细致的语言回答“问君能有几多愁”的疑问时,诗人李煜却用“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描述将一切情感、思想秋毫不差地“拍摄”下来。语言描写就其本质来说是模糊的,因为这种描写通常是对复杂情况的概括描写。 在实际生活中,并不存在罗素曾描述过的那种单一的、精确的语言。过分精确、单一的语言会使艺术的光晕丧失殆尽,面目变得支离破碎。清代王夫之曾经指出“诗无达志”,读者面对诗歌审美意象的多义性会各取所需,在真实与模糊之间感知弦外之音,唤起潜藏于心中的审美体验和审美能力。如果李商隐的《锦瑟》没有众说纷纭的解说,它的审美价值也就有了折扣。在这幅充满意象的图画中,“锦瑟”指的是乐器,还是女子?“华年”是美好的,还是悲伤的?“庄周梦蝶”“蓝田玉烟”是快乐,还是迷惘?面对可以追忆的似水年华,每个人都找到了自己的世界。模糊和多义使得能指和所指打破了传统的一一对应的逻辑关系,而读者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对审美感受自由和丰富的追求,正是一切优秀的艺术作品经久不衰的原因。 文学史上有许多描写美人的篇章就大量运用了模糊修辞手法,《长恨歌》写杨贵妃“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曹植的《杂诗》说:“南国有佳人,容华若桃李。”这些佳篇无一不是运用比喻等修辞手法构成模糊语言来描写美人之美的典范。当一个不完全的形呈现于眼前时,主体视觉会产生一种强烈的追求完整的倾向,即会激起一种心理冲动,将它补充完整。古诗词中优美的诗句往往能化抽象为具体的形象,或夸张、或比喻,把难以计量的情感用模糊而又形象的语言表达出来。 杨慎曾揣度过杜牧《江南春》中的诗句“千里莺啼绿映红”,说“千里”当是“十里”之误,理由就是:“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何文焕驳得好:“即作十里,亦未必尽听得着、看得见。”苏轼曾有“春江水暖鸭先知”的诗句,有人曾调笑道:“鹅岂不知?”可见,作者在创作时,根本没去考虑莺啼的具体距离、范围是多少,也不是要从逻辑上考证鸭鹅到底谁先下水。许多优美的文学作品正是用这种模糊语言创造了一个个令人神往的意境。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这些诗篇,字里行间无不是模糊语言,但正是这模糊语言,才形成了一幅幅或雄壮、或悲凉的意境画面。 (摘编自程晓红《模糊语言在古典诗词中的审美价值》) 材料二: 一、语言的模糊性存在的必要性和有意性 模糊性不是人类语言的缺点,而是优点,因为它使得人类能够以有限的语言手段表达无限的意思。语言虽具有模糊性,但并不影响包括翻译在内的正常交际,因为语言只是一种充当交际工具的符号系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