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986977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习作:家乡的风俗 课件(31张PPT)

日期:2024-05-19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99次 大小:82526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习作
  • cover
(课件网) 习作1:家乡的风俗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通过搜集资料,你对自己最感兴趣的这个风俗或者自己参加过的家乡风俗有了哪些新的认识,或者新的感受? 感兴趣的家乡风俗 参加过的家乡风俗 梳理习作内容 介绍一种风俗,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才能表现这种风俗的特点? 写自己参加过的风俗活动经历的,有哪些可以写的内容? 习作例文 家乡的大秧歌 我的家乡在一个山乡小镇,那里虽无都市的繁华,却有着自己独特的韵味,尤其是家乡的大秧歌,更是村中的一道亮丽风景。 提起大秧歌,那可是家喻户晓。家乡的男女老少,哪一个不能扭上一段呢!每当过年过节的时侯,大街上响起咚咚的锣鼓声和优美的唢呐声,这声音像一种号令,听到的人们陆陆续续的来到街上。他们有的手中拿着扇子,有的拿着手绢,有的一家老少全都出动,顿时大街上变得热闹非凡。 看,大秧歌扭起了。虽然队伍多是中老年人,可他们脚步轻盈,姿态优美,动作极为协调。尤其手中的扇子和手绢,舞弄得出神入化,尽情的挥洒着内心的喜跃和幸福。一些青年和孩子,心里也些发痒,不时地加入队伍。一条条彩色的“长龙”也在不断加长。队伍的四周围满了观众,他们一边欣赏,一边唠着家常,自在悠闲。吹唢呐的不时地变换曲调,秧歌的队形和动作也随着变化,让人久看不疲,这样喧嚣的场景一直会持续到夜深才结束。 家乡的大秧歌,不仅是人们每年的精神大餐,也是节日庆典不可缺少的项目。每当这个时候,秧歌手们便身着彩装,那种孩子们喜欢的“大头娃娃、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等”粉墨登场,为节目增添无限的喜庆。我们这些小孩子在人群中蹿动着,追逐着,嬉戏着,心里别提多开心哟! 啊,家乡的大秧歌,你已经成了人们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你就像陈年的美酒,醇香甘美,醉着家乡人的心。 梳理习作内容 介绍一种风俗 风俗由来 风俗内容或活动形式 风俗寓意及文化内涵 自己实际体验 习作例文 家乡端午民俗 今天,阴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节日———端午节。  我们一家人五点就起床,按照习俗上山去“趟露水”。一路上我用双手捧起晶莹的露珠往眼睛上抹,一时间我觉得眼睛好像亮了好多。 回到家门口,我就闻到粽子香味,一进门就看见奶奶做了一桌子好菜专门等我回家吃。我洗过手来到饭桌前,我解了一个漂亮的三角粽子,撒上白糖就津津有味地吃起来。我们一家边吃边聊,屋子里弥漫着香喷喷的粽子味和浓浓的艾香,充满了端午节的快乐气氛。 我一边吃粽子,一边看电视。正巧,我看到有一个节目是赛龙舟。这时,妈妈对我说:“你知道赛龙舟、吃粽子的来历吗?”我说:“知道呀!相传龙舟竞赛是为了捞救投进汩罗江而死的爱国大诗人屈原。把粽子投进江河,是让鱼、虾、蟹吃饱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遗体。”妈妈听了高兴地说:“我儿子懂得真多。” 奶奶见我们谈得这么开心,凑上来说:“你们知道吗?端午又称‘重五’,许多习俗也与‘五’这个数字联系在一起。用红、黄、蓝、白、黑五色丝线系在儿童的脖颈、手腕或足踝上,称为长命缕。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头、龙船花。”“这倒是蛮好玩的。”我和妈妈一起说道。 吃完饭,妈妈给我耳朵上抹了雄黄酒,给我嘴唇上抹涂了唇膏,给我手腕上戴了红线绳,把我打扮得和粽子一样香,说这是老古人留下的风俗习惯,希望孩子能健成长。之后爸爸、妈妈和我去散步。一路上,我唱着端午节儿歌:“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念着念着,爸爸、妈妈也加入其中了。 啊!端午节的学问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