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987593

数学人教A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册8.3.2独立性检验 课件(共33张ppt)

日期:2024-05-18 科目:数学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70次 大小:82228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数学,8.3.2,33张,课件,检验,独立性
  • cover
(课件网) 8.3.2 独立性检验 学习目标 基于2×2列联表,通过实例了解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掌握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步骤,会用独立性检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升数据分析能力。 学习重点:独立性检验的思想和方法。学习难点:χ2统计量的导出和意义,独立性检验的思想和方法。 在现实问题中,我们常常需要推断两个分类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关联,通过分类变量的样本观测数据(2×2列联表),依据随机事件频率的稳定性推断两个分类变量之间是否有关联.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对于随机样本而言,因为频率具有随机性,频率与概率之间存在误差,所以我们的推断可能犯错误,而且在样本容量较小时,犯错误的可能性会较大.因此需要找到一种更为合理的推断方法,同时也希望能对出现错误推断的概率有一定的控制或估算.这是本节课的主要任务。 环节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问题1:在上节例1中,我们通过频率比较得到“两所学校学生的数学成绩优秀率存在差异”的结论,但由于数据的随机性,这一推断有可能是错误的.那么犯错误的概率有多大呢、如何从概率的角度去研究两个分类变量X和Y是否有关联? 设X和Y为定义在样本空间Ω上的两个分类变量,可设X,Y∈{0,1}. 例: 我们希望判别的是学校因素是否影响学生的数学成绩,即事件{Y=1}和{X=1}或 {X=0}之间是否有关联. 用概率语言表示,就是判断下面的关系是否成立: H0:P(Y=1|X=0)=P(Y=1|X=1) 考虑以Ω为样本空间的古典概型,设X和Y为定义在Ω上,取值于{0,1}的成对分类变量,判断事件{X=1}和{Y=1}之间是否有关联. 即判断下面的假定关系 H0:P(Y=1|X=0)=P(Y=1|X=1) 是否成立,通常称H0为零假设或原假设. 注意:{X=0}和{X=1}, {Y=0}和{Y=1}都是互对立事件. P(Y=1|X=0)表示从{X=0}中随机选取一个样本点,该样本点属于{X=0,Y=1}的概率;P(Y=1|X=1)表示从{X=1}中随机选取一个样本点,该样本点属于{X=1,Y=1}的概率. 思考:请用条件概率的知识,分析零假设,给出分类变量X和Y独立的定义. 由条件概率的定义可知,零假设H0等价于 或P(X=0,Y=1)P(X=1)=P(X=1,Y=1)P(X=0) ① 因为{X=0}和{X=1}为对立事件,P(X=0)=1-P(X=1) 所以 P(X=0,Y=1)=P(Y=1)-P(X=1,Y=1). ①式等价于 P(X=1)P(Y=1)=P(X=1,Y=1). 因此,零假设H0等价于{X=1}和{Y=1}独立. {X=0}与{Y=0}独立;{X=0}与{Y=1}独立; {X=1}与{Y=0}独立;{X=1}与{Y=1}独立. 根据已经学过的概率知识,下面的四条性质彼此等价: 以上性质成立,分类变量X和Y独立,即下面四个等式成立: H0:分类变量X和Y独立. 用概率语言,将零假设改述为 P(X=0,Y=0)=P(X=0)P(Y=0); P(X=0,Y=1)=P(X=0)P(Y=1); P(X=1,Y=0)=P(X=1)P(Y=0); P(X=1,Y=1)=P(X=1)P(Y=1). ② 根据我们通过简单随机抽样得到了X和Y的抽样数据列联表,如表8.3-3所示. X Y 合计 Y=0 Y=1 X=0 a b a+b X=1 c d c+d 合计 a+c b+d n=a+b+c+d 对于随机样本,表8.3-3中的频数a,b,c,d都是随机变量,而表8.3-2中的响应数据是这些随机变量的一次观测结果. 思考:如何基于②中的四个等式及列联表8.3-3中的数据,构造适当的统计量,对成对的分类变量X和Y是否相互独立作出推断? 环节二:观察分析,感知概念 综合②中的四个式子,如果零假设H0成立,下面四个量的取值都不应该太大: , ,, ③ 反之,当这些量的取值较大时,就可以推断H0不成立. 一般来说,若频数的期望值较大,则③中相应的差的绝对值也会较大;而若频数的期望值较小,则③中相应的差的绝对值也会较小.为了合理地平衡这种影响,作如下处理: 化简得 环节三:抽象概括,形成概念 由④式可知,只要把概率值α取得充分小,在假设H0成立的情况下,事件不大可能发生的.根据这个规律,如果该事件发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