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语文第12课《词四首》同步练习(基础卷) 一、默写 1.(2024八下·江油开学考)默写:名篇名句默写。 (1)山随平野尽, 。(李白《渡荆门送别》) (2)我报路长嗟日暮, 。(李清照《渔家傲》) (3) ,提携玉龙为君死。(李贺《雁门太守行》) (4) ?松柏有本性。(刘桢《赠从弟(其二)》) (5)学校开展的劳动教育可以让我们发现文字难以表达的生活真谛,这正如陶渊明在《饮酒(其五)》中所说的“ , ”。 (6)早春的翠湖宛如一幅绝美的画卷,堤边的柳树绽出绿意,莺燕等鸟儿们忙着争春,到处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面对此景,你不禁吟咏出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的诗句:“ , 。” 2.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描写战斗场面激烈的词句是: , 。 3.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抒发主人公杀敌为国,守卫边疆的坦荡胸怀和豪情壮志的词句是: , , 。 二、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满江红 秋瑾 (清)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娥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4.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苦将侬强派作娥眉 侬: 蛾眉: 殊未屑 屑: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 莽红尘: 5.词中哪些句子表现了词人国事家事交织心中,不由得更加思念故乡? 6.本词描写了哪些景物,有怎样的作用? 7.按要求赏析下面的句子。 ① “四面歌残终破楚”(从用典或修辞的角度) ②“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从句子特点的角度) 8.下列句子对本词理解有误的一句是( ) A.《满江红》作于1903年,作者是中国民主主义革命著名活动家,妇女解放运动先驱秋瑾。 B.本词多豪放语,有巾帼不让须眉的气概,属于豪放风格作品。 C.“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写出词人虽有凌云壮志,但知音难觅,不觉泪湿衣襟,反映了词人在参加革命前的担心和忧虑。 D.“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展现的是一幅天高气爽,篱笆下菊花盛开,一地金黄;秋风拂来,暗香盈袖,我秋瑾的容颜像擦拭过一般明净。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9.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老夫聊发少年狂( ) 千骑卷平冈( ) 会挽雕弓如满月( ) 10.填空。 上片一个“ ———字,不仅表现了出猎场面的盛大壮观,而且写出了随猎者矫健的身姿和如虹的气势。下片一个词语“ ———集中抒发了词人豪壮的情怀。 11.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①本词上阕描绘了怎样的场面?其中“狂”字在全词中有什么作用? ②“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这几句话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向? 12.对这首词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上阕描绘打猎的壮阔场面,下阕抒发由打猎激发出来的胸襟抱负。全词由实而虚,由叙事而抒怀 B.苏轼作此词时正值壮年,而以老夫自称,是因为心怀壮志却仕途坎坷,深感岁月易逝,人生易老,所以才要“聊发少年狂”。 C.作品融叙事、言志、用典为一体,调动多种艺术手法,表现了作者宝刀未老、志在千里的英雄豪气 D.此作是东坡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它对李清照词风的形成产生了积极地影响,苏、李二人成为宋朝豪放词派的代表人物。 阅读《渔家傲·秋思》《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