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006395

【新课标】人音版四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童年的音乐》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日期:2024-06-14 科目:音乐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16次 大小:15790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单元,新课标,人音版,四年级,下册,第四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童年的音乐》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一、【单元内容综述】 内容简介: 每个人都有童年,每个童年都有一些难以忘怀的地方、人物和故事。《童年的音乐》选自人音版四年级上册,本课聆听作品选编了经典交响童话《彼得与狼》; 选编的两首学唱歌曲,一首是赞美童年生活的歌曲《白桦林好地方》,另一首是回忆童年时代的歌曲《红蜻蜓》;通过聆听和演唱,让学生感受音乐所表现的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作品联系: 赞美童年的演唱歌曲《白桦林好地方》、回忆童年时代的合唱歌曲《红蜻蜓》、经典交响童话《彼得与狼》、都是以“童年”这一人文主题为联系,由小朋友们的童年回忆、童话故事作为作品主线,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的世界名曲。三首乐曲运用丰富的力度变化,塑造了不同的音乐形象与特点。两首歌曲旋律优美,朗朗上口。一首乐曲通过不同的乐器表现不同的动物形象,诙谐有趣,生动形象。在学生已经对歌曲非常熟悉的情况下,以音乐会表演的形式,让学生自主的根据音乐内容创编动作,表现歌曲情景感受童年乐趣。 教学价值: 从内容上看三首乐曲从童年的回忆与童话出发,将学生生活中的童年乐趣以音乐的形式展现出来,歌曲歌词简单、生活化,乐句与节奏型多为重复,学生容易演唱,启发学生们发现游戏中的节奏性。 从音乐的本体特征来看,《白桦林好地方》全曲由12356这五个音组成,是一首a小调的歌曲,曲调优美,音程以跳进为主,情绪又显得十分活泼、欢快。最后的衬词“蓬得得蓬蓬”模拟了军鼓的敲击别具特色,结束时两次在主音6上拉长节拍,抒发了人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红蜻蜓》是一首优美的3拍子歌曲,在日本广泛流传,是一首妇孺皆知的儿童歌曲。歌曲的主旋律起伏较大,音域从小字组的sol到小字2组的do,达十,和声式的第二声部围绕主音“do”起伏不大,使歌曲的和声色彩非常浓厚,全曲虽短小,但曲调非常优美抒情。三段歌词将美好童年的生动情景展现在人们的眼前,令人难以忘怀。通过我在晚霞中看到的红蜻蜓而引起的回忆,亲切而又深情地抒发了对童年时光的美好回忆。通过聆听与参与音乐表现,学会合作表演和创编动作,在合唱训练中培养学生的听辨能力和想象力以及展现对童年生活的热爱与回忆。 《彼得与狼》 是苏联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所写的一首交响童话,根据俄罗斯同名童话写成的,为了让儿童们理解它,作曲家还专门为乐曲写了通俗的解说词。通过音乐的描绘和解说词的辅助孩子们不仅从故事中受到教育,同时还了解到各种动物的不同性格特征,以及各种乐器的音色和表现力,乐曲运用音色与力度、速度的变化,塑造了狼、小鸟、鸭子等动物形象,音乐十分有趣,展现了一个机智的少先队员与动物们之间的童话故事,作品广泛流传,十分有吸引力。 二、【单元学习评价】 评价目标 评价内容 评价方式 评价标准 评价工具 通过聆听音乐,对音乐的情绪、情感以及音乐要素、简单的体裁形式做出适当的反应。能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并配合音乐进行声势、律动创编等表演,基本与音乐吻合。 感知作品的情绪,音色力度变化及节奏特点。(欣赏) 课堂观察教师评价 1.良好的聆听习惯。2.能够准确表达音乐感受。 叙述性评价 参与演唱、与他人互动、合唱、表演等(表现) 自我评价生生评价教师评级 1.能用正确的姿势、自然的声音唱歌曲。2.准确的表达出音乐的情绪、节奏、速度、力度。3.能够积极地与他人互动,合作演唱。 叙述性评价课堂评价 情景表演和声势律动以及乐器伴奏(创造) 课堂观察生生评价教师评价 1.能够积极表达自我创意。2.能够通过乐器和肢体动作完成对音乐的二度创作。3.能够将自己的发现创编动作,并演唱。 课堂评价 发现音乐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