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008291

第7课《溜索》课件(共43张PPT)

日期:2025-05-0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18次 大小:1814735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7课,溜索,课件,43张,PPT
  • cover
(课件网) 阿城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溜 索 溜 索 溜 索 云南怒江大峡谷,被称为“东方大峡谷”,世界三大峡谷之一。峡谷的谷底是奔腾咆哮的怒江。怒江没有船,惊涛怒浪上小船无法横渡,两岸居民过江,主要靠“溜索”桥。那么,什么是“溜索”呢?请同学们跟随作者的描述去感受这种惊心动魄的过江方式。 导入新课 学习目标 1.梳理小说的叙事过程,把握情节,感受笔记小说的特点。(重点) 2.品味文章的语言特色,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分析人物形象,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难点) 阿城,1949年生于北京,作家、编剧。其创作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作品惯以白描淡彩的手法渲染民俗文化的氛围,透露出浓厚隽永的人生逸趣,寄寓了对宇宙、生命、自然和人的哲学玄思。 代表作有小说《棋王》《树王》《孩子王》等。 走近作者 阿 城 溜索,一种原始的渡河工具,有时也指使用这种工具的渡河方法。文章以此为题,既点出核心事件,也设置了悬念,激发读者的好奇心。 课题解读 溜索不仅可以溜渡人,还可以溜渡货物、牲畜等。溜索是过去交通不便的临江山区民众的主要交通工具,是人类改造和战胜自然的象征,是一种不畏艰险、勇猛顽强的山地性格的写照。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我国山区的大部分溜索已为桥梁所取代,只有极少数边远地区仍在使用溜索。 知识链接 知识链接 马帮 按民间约定俗成的方式组织起来的一群赶马人及其骡马队的称呼。马帮是大西南地区特有的一种交通运输方式,它也是茶马古道主要的运载手段。面对险恶而随时变化的环境,马帮形成了生死与共的特殊生存方式,也形成了自己严格的组织和帮规,有自己帮内的习俗禁忌和行话。 明确字音 磕( ) 腮( ) 跺( ) 懒懒( ) 盘桓( ) 涓涓( ) 蓦地( ) 锱铢( ) 顷刻( ) kē sāi duò lǎn huán juān mò zī zhū qǐng 词汇积累 锱铢:比喻极微小的数量。锱和铢是古代重量单位,六铢等于一锱,四锱等于一两。 千钧之力 :三十斤为一钧,千钧即三万斤。常用来形容器物之重或力量之大。 战战兢兢 :形容因害怕而微微发抖的样子。 朗读课文 请同学们听过范读后,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意,思考这篇文章,梳理故事情节,把握主要内容。 整体感知 阅读全文,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梳理小说情节。 一个领队带领驮队和“我”一起溜索过怒江。 开端(1-9)马帮抵达怒江边,等待溜索过江 发展(10-17)马帮的汉子们决定溜索,将牛们以及驶子熟练沉着地运到对岸 高潮(18-22)在首领的指导下胆颤心惊地溜索 结局(23-25) 全队顺利到达对岸,再次上路 问题1 人物形象 这篇文章人物众多,有马帮的首领、首先溜索的瘦小的汉子以及马帮中的其他人。这些人中,谁是文章的主人公? 马帮的首领 首领是一个怎样的人?从文中找出描写首领的语句,具体分析一下。 问题2 (1)领队稳稳坐在马上,笑一笑。 从容、镇定 有信心 人物形象 体现了他的细心、认真、负责。 体现了对部下的关爱 (2)领队缓缓移下马,拐着腿走到索前,举手敲一敲那索,索一动不动。 (4)战战兢兢跨上角框,首领吼一声:“往下看不得,命在天上!” (3)领队瞟汉子们,一个精瘦短小的汉子站起来一眼,走到索前。 体现首领受人尊敬、与汉子们配合默契 人物形象 (5)猛听得空中一声忽哨,尖得直入脑髓,腰背颤一下。回身却见领队早已飞到索头,抽身跃下,拐着腿弹一弹,走到汉子们跟前。 “飞”“跃”“弹”“走”一系列的动词,可以看出首领溜索身手非凡、粗犷豪放。 人物形象 总结:首领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认真负责 关爱他人 身手非凡 从容不迫 粗犷豪迈 胸有成竹 具有领袖气质 人物形象 根据课文内容,说说文中是怎样写马帮的汉子们过溜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