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教版(2017秋)科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简单机械》每课教学反思 13 撬重物的窍门 本课环绕撬动重物为导引,递进式地安排了五个部份的学习内容。第一部分,认识杠杆的结构特点。从比较搬动重物的不同方法中,发现用支撑物垫着的木棍容易撬动重物,引导学生认识什么是杠杆。然后,教材采用描述性的语言“像这种......叫作杠杆”“它包括......”来介绍杠杆特点,让学生获得直观的认识。第二部分,用平衡尺研究杠杆的秘密。用平衡尺来代表生活中常用的杠杆,通过研究平衡尺在什么情况下能够保持平衡,发现支点的位置对所需用力大小的影响。第三部分,应用研究成里此部分包括两个主要活动:一是解释现象问题。解释现象的内容为辨析哪些是省力的杠杆,哪些是费力的杠杆。解决问题的内容为分析玩跷跷板时的具体情况,找出可行的平衡方法。第四部分,做小杆秤。教材出示了小杆秤的组成部分和怎样用小杆秤称重的图片,指导学生模仿样品进行制作,并解释其中的原理。第五部分,阅读介绍“阿基米德与杠杆”的资料,了解阿基米德在说明杠杆原理方面所作的贡献。 对于学生而言,他们对机械的认识基本上集中于那些大型的机器,如挖土机、吊车等,而生活中的门把手、撬棍等工具,他们并不认为是机械;他们知道这些工具在生活中被广泛运用,但为什么在不同的场合要用不同的工具,其中都有什么科学原理,并没有基本的认识;在二年级时他们运用工具,拧过螺丝、做过小板凳,但对属于简单机械的这些工具省力的原理认识不足,特别对生活现象暗地里的原因缺少认知和思量能力。本课要引导学生观察和思量生活中简单机械的应用及蕴含的科学原理。 五年级学生对于本学科的特点以及学习方法已经有所了解,已经具备了较高的抽象水平,可以离开具体事物进行抽象的思量。他们对于该学习具有浓厚的兴趣,学会了小组之间、同桌之间合作学习,这都为本节课的教学做好了铺垫。 14 拧螺丝的学问 《拧螺丝钉的学问》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的第四课,本课主要指导学生认识轮轴,体验轮轴的作用。我在教学过程中发现让学生自己完成探究拧螺丝钉的学问,体验轮轴的作用有一定难度,主要有以下几面的原因。 首先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不强,没有时间概念。我用拧螺丝钉的操作活动引入课文,讲清什么是轮轴后,让学生利用提供的材料合作制作一个轮轴。尽管全班学生100%完成了操作任务,但这2分钟就能完成的活动,许多学生超过了5分钟才安装完成。大多数学生的动手操作的能力还有待于提高。 其次,学生的实验习惯还没有很好的养成。应该说五年级的学生经过两年科学课的学习,对于一些科学课的基本习惯和要求都知道得很清楚,可事实上并不如此。学生在实验操作时随意性较大,同学之间不知道怎么合作,浪费了很多正常的教学时间。 最后,学生对实验计划的制定存在着好多问题。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接触到制定实验计划的问题。科学课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能独立制定计划对问题进行研究的能力。在本课的实验过程中,许多学生没有考虑好实验计划就动手实验,结果实验不能成功。 15 升旗的方法 这节课给我同时也给我的学生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这一堂课,学生有自我的想法,自我的思维方式,能自我思考问题、处理问题,真正做到主动的学习,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同时,作为教师,我尽可能的把课改后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融通在教学中,使自我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有了新的质的突破和提高,真正下放权力,不摆架子,尊重学生。异常需要指出的是,在学生提出的诸多问题里,作为教师的我,对于学生提出的个别问题,并没有做出很好的解答,只缘于自我知识水平的限制。 所以,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应当要提高自我的业务水平的同时,拓展自我的知识空间,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