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冀人2017版一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3 水里的沙》教案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观察沙的特性,了解沙的来源。 2.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的能力及探究能力。 3. 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和意识。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观察沙的特性,了解沙的来源。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和意识。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筛子、水槽等;学生准备小水桶、沙子、盆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第3课《水里的沙》。首先,请大家看一张照片(展示一张沙漠的照片)。(学生们观察并描述他们所看到的事物。) 教师:好,现在请大家思考一下,从照片中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沙漠,沙子…… 教师:非常好。那么,沙子是怎样形成的呢?沙子又是怎样进入我们的生活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问题。 (板书:第3课 水里的沙) 教师:请大家翻开课本,我们一起来阅读一下课文,了解一下沙子的基本知识。 二、讲授新课 1. 认识沙 教师:首先,请同学们把准备好的沙子放在桌子上,用手摸摸看,感觉怎么样?(学生们可能会回答沙子是滑溜的、粗糙的、颗粒状的。)对了,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物体———沙。那么,沙子是从哪儿来的呢?同学们可能会回答是沙滩上刮下来的。没错,沙子还可以来自河边的沙砾、沙漠的沙丘等地方。那么,你们还想知道关于沙子更多的信息吗?教师引导学生回答“想”。教师总结并板书:沙子是自然界的产物,种类繁多,用途广泛。 教师:除了刚才同学们说的滑溜、粗糙、颗粒状之外,你们还知道沙子的其他特点吗?引导学生回答“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等。教师总结并板书:沙子一般都比较细小,大小不一,形状各异。 教师:那么,通过刚才的实验,你们对沙子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呢?引导学生回答“沙子颗粒的大小对于它的流动速度有着重要的影响”、“只有小的颗粒状的沙子才能留在水里”。教师总结并板书:沙子颗粒的大小对流动速度有影响,而且只有小的颗粒状的沙子才能留在水里。 2. 观察沙的特点 教师: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知道了沙子的特点之一就是颗粒细小。那么除了这些特点之外,你们还想知道沙子的其他特点吗?引导学生回答“沙子的形状”、“沙子的颜色”等。教师总结并板书:接下来,我们再做个实验,观察一下沙子的形状和颜色。请同学们把盆里倒上水,再把一小把沙子倒进去,用筛子把里面的大的颗粒捞出来,再倒上水看看。你们发现了什么?有的沙子是白色的,有的是淡黄色的。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沙子的形状和颜色,并总结板书: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发现沙子除了大小不一、形状各异之外,还有颜色之分。 教师:那么通过这个实验和之前的观察,我们知道了沙子的另一个特点就是不容易被水冲走。那么,沙子在水里是怎样流动的呢?教师引导学生回答“沙子流是慢慢向一个方向流动的”。教师总结并板书:沙子在水里是慢慢向一个方向流动的。 通过让学生亲手摸沙子、观察沙子、做实验等方式,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沙子的性质和特征。 3. 探究怎样让沉在水底的沙子浮起来 教师:通过之前的观察,我们已经了解了沙子的特点。那么,我们还可以进一步探究沙子的更多特性。比如,怎样让沉在水底的沙子浮起来呢?请同学们发挥想象,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有的同学可能会说,加入一些化学物质可以让沙子浮起来,也有的同学可能会想到改变沙子的形状。大家可以试一试,看看哪种方法可行。 4. 了解沙与我们的生活 教师:通过之前的讨论,我们了解到沙子的来源很广,并且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着重要的应用。那么,沙与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关系呢?请同学们相互讨论一下。可能有的小组会提到不同地方的沙子有不同的用途,比如建筑工地上的沙子用于建筑材料的搅拌,海滩上的沙子可以作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