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023029

15《谏太宗十思疏》《答司马谏议书》群文阅读 课件(共24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日期:2025-01-07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24次 大小:1032268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PPT,必修,语文,高中,统编,24张
  • cover
(课件网) 倾听理性之声 ———《谏太宗十思疏》《答司马谏议书》群文阅读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明末 顾炎武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清 林则徐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近代 鲁迅 1.分析文章中人物形象特点,思考“纳谏”“拒谏”的原因,培养思辨性思维。 2.评价两个历史人物的优秀精神品质,培养担当精神。 3.学写颁奖词。 学习目标 课文内容结构复习 君道之根本: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求木长 固根本 思国安 欲流远 浚泉源 积德义 源不深 望流远 德不厚 根不固 思木长 国不安 “怨不在大, 可畏惟人” 善始克终: 竭诚待下———胡越一体 纵情傲物———骨肉行路 策略十思:戒贪心奢侈 戒骄傲自满 戒放纵懈怠 戒壅弊馋邪 戒谬赏滥刑 《谏太宗十思疏》 “居安思危, 戒奢以俭” 正己安人 人尽其能 治平天下 (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课文内容梳理 司马光的观点 王安石的反驳 侵官 生事 征利 拒谏 怨谤 王安石的立论 立论一 立论二 立论三 《答司马谏议书》 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 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 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 辟邪说,难仁人,不为拒谏。 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人习于苟且,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 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谏太宗十思疏》唐太宗李世民贞观初年,因隋鉴不远,故励精图治,保持了节俭谨慎的作风,实行了不少有利国际民生的政策。随着功业日盛,内外无事,在一片文治武功的欢呼声中,唐太宗逐渐奢靡,大修庙宇宫殿,广求珍宝,四处巡游,劳民伤财,并变得“喜闻顺旨之说”,不悦“逆耳之言”。在唐太宗越来越忘乎所以,多数朝臣噤若寒蝉的情况下,魏征及时进谏纠正太宗的偏差。 太宗看此书后很惭愧表示从谏改过,并把这篇奏疏置于案头奉为座右铭。 背景补充: 《答司马谏议书》北宋建国以来积贫积弱,宋神宗时期王安石发动变法运动。这次变法以发展生产,富国强兵,挽救宋朝政治危机为目的,以理财整军为中心,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各个方面。新法的实行抑制了大官僚,大地主和豪强的特权,激起了既得利益者的强烈反对。保守派代表人物司马光三次致书王安石要求罢黜刑法恢复旧制。 背景补充: 熙宁变法第二年,司马光以书信的方式从五个方面针对刚开始推行的各项改革措施,向王安石提出反对意见(见《答介甫书》)。这五个方面分别是: 第一是“侵官”,“财力不以委三司而自治之,更立制置三司条例司”,“又置提举常平广惠仓使者”。 第二是“生事”,“尽变更祖宗旧法,先者后之,上者下之,左者右之,成者毁之,弃者取之,矻矻焉穷日力,继之以夜而不得息。” 第三是“征利”,“首建制置条例司,大讲财利之事,又命薛向行均输法于江、淮,欲尽夺商贾之利,又分遣使者散青苗钱于天下而收其息,使人愁痛,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 第四是“拒谏”,“或所见小异,微言新令之不变者,介甫辄艴然加怒,或诟骂以辱之,或言于上而逐之,不待其辞之毕也。明主宽容如此,而介甫拒谏乃尔,无乃不足于恕乎 ” 第五“致怨”,“士大夫在朝廷及四方来者,莫不非议介甫,如出一口;下至闾阎细民,小吏走卒,亦切切怨叹,人人归咎于介甫”。 王安石在回信中逐条驳斥对方对新法的指责,批判了士大夫因循守旧,苟且偷安,不恤国事的保守思想。表示了坚定不移推行新法的决心。神宗去世后,新法被停止。 背景补充: 合作探究 1.请同学们结合课文内容和背景知识,补充以下表格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