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025543

小学数学苏教版六年级下《大树有多高》说课课件(共27张PPT)

日期:2024-05-04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64次 大小:3382113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小学,数学,苏教版,六年级,大树有多高,课件
  • cover
(课件网) 《大树有多高》 说 课 教苏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 综合与实践 的内容 目录 教材内容 01 学情分析 02 教学目标以及重难点 03 教法、学法 04 教学过程 05 板书设计 06 教 材 内 容 第一部分 **教材内容**: “大树有多高”是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综合与实践环节的一部分。该内容通过实地测量和比例计算,引导学生探究如何估算大树的高度。教材设计了实践活动,让学生利用竹竿、测量工具等,通过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计算大树的高度。 教材分析 **地位及作用**: 这一实践活动不仅巩固了学生对正比例和反比例关系的理解,还培养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通过亲身参与,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了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增强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动力。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第二部分 学生认知水平分析 经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正比例和反比例关系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仍存在一定难度。因此,在进行实践活动前,教师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和指导,确保学生能够顺利完成任务。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支持,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从实践活动中受益。 教 学 目 标、重难点 第三部分 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分析,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 通过测量各种目标物影子长度的实践活动,使学生主动探索掌握影子长度与目标物实际高度之间的比例关系。 2 通过分组合作,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 3 通过活动,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并在活动中培养创新精神。 TODAY 重点 理解反比例的意义 难点 掌握成反比例量的变化规律及其特征。 教学重难点 教法、学法 第四部分 教法: “以学生动手操作活动为主体,以探索学习和合作交流为主线,以教师的引导点拨为副线,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主旨”。 学法: 在本课的学习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想象力、动手操作能力、探索能力和推理概括能力。 教法和学法 学 展 议 导 练 教学准备 长度不一及长度相等的竹竿、卷尺、记录表。 教学过程 第五部分 教学过程 探究新知 研讨归纳 激趣导入 练习巩固 教学反思 这棵大树有多高呢? 要想知道一棵大树的高度,可以怎样做?与同学交流。 提出问题 在阳光下,不同高度的物体,影长是不一样的。物体高度和影长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先了解附近建筑物的高度,再通过比较,估计大树有多高。 在阳光下, 把几根同样长的竹竿直立在平坦的地面上,同时量出每根竹竿的影长。(结果取整厘米数) 比较每根竹竿的影长,你发现了什么? 实验操作 再把几根不同长度的竹竿直立在地面上,同时量出每根竹竿的影长,记录在表里,并计算比值。 (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比较每次求得的比值,你有什么发现? 你能应用上面发现的规律,通过 测量和计算求出大树的高度吗? 解决问题 你能应用上面发现的规律,通过 测量和计算求出大树的高度吗? 解决问题 在阳光下,同时量出一根直立竹竿和一棵大树的影长, 再量出竹竿的长度, 把结果填入下表。 根据表中数据, 可以怎样推算大树的高度? 与同学交流你的想法。 同一棵大树, 在不同时间测量它的影长,结果相同吗?通过上面的活动,你还能想到什么? 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 物体的高度和影长成正比例。 同样高度的物体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测出的影长是会变化的。 比较物体的高度和影长时,要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进行。 延伸思考 一天中午,亮亮把一根2米长的竹竿竖直立在地面上,量得影长1.2米,同一时刻,明明测得附近的图书馆影长4.8米,你知道图书馆的实际高度吗? 解:设图书馆的实际高度是x米。 2 ∶1.2=x ∶4.8 x=4.8×2÷1.2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