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031803

云南省三新教研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日期:2024-06-16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91次 大小:149010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云南省,联考,解析,原卷版,试题,历史
    云南省三新教研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第二次联考 历史试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条形码。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禅让制一直以来被儒家理想化为圣人主动让贤,但近年出土的郭店简中记载“(圣人)四肢倦惰,耳目聪明衰,禅天下而授贤,退而养其生”,据此学者推断圣人并不一定是因为内在德性而自觉自愿地禅位。这说明( ) A. 新材料证明了禅让制是传说 B. 儒家长期错误地解读禅让制 C. 出土文物可以丰富历史认知 D. 历史真实性取决于考古证实 2. 东汉时期,庐江(今江西东安徽西)“百姓不知牛耕,致地力有余而食常不足”,王景任太守“乃教用犁耕,由垦辟倍多,境内丰给”。由此可推知,东汉( ) A. 牛耕技术尚未在全国普及 B. 南方与北方经济趋于平衡 C. 中央政府重视江南的开发 D. 庐江经济发展滞后于全国 3. 魏晋名士大多关注自己的感受而不在乎社会评价,常常做出任性率真、狂放怪异、在世人看来出格的举动,如裸身、学驴叫、钻狗洞等。这些现象反映出魏晋时期( ) A. 社会风气较为开放包容 B. 政局动荡使社会心理畸变 C. 主流思想的影响力减弱 D. 门阀政治下士族享有特权 4. 唐政府编修药典《新修本草》时,集中二十多个来自各领域的人员,并让各地提供药物图样,仅两年编成颁行;僧一行进行大地测量,测量地域南到中南半岛,北到蒙古高原。这说明唐代科技发展( ) A. 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 受到各级政府支持 C. 注重解决实际问题 D. 得益于国家的统一 5. 宋代插花艺术因其所包含的意象美与深邃内涵而深受士大夫喜爱。在花材选择上,宋代士大夫偏爱松、竹、梅、兰、桂等花卉;在结构方面,宋代士大夫注重凸显花卉的线条美以及品第的高低。据此可知,宋代的插花艺术( ) A. 体现重文轻武的时代风貌 B. 反映经济发展对文人心理的塑造 C. 彰显朴素淡雅的哲学观念 D. 体现社会整体审美旨趣渐趋高雅 6. 完颜亮南迁猛安谋克始于正隆元年(1156年)。这一时期猛安谋克主要向山东、河北等地南迁,南迁女真人共计约42万人。完颜亮迁都中都后,女真宗室贵族也必须随之迁到中都及中原地区。这一举措的主要目的是( ) A. 实现统一中国的雄心 B. 加快中原地区经济发展 C. 瓦解女真宗族势力 D. 推动基层治理体制统一 7. 《尼布楚条约》签订后,俄国人多次越界捕貂、抢劫,清政府曾多次致函沙俄,抗议越界行为。沙俄政府应清政府要求将越界的俄国人逮捕治罪,“有割耳鼻者,亦有砍手者,大辟者”。这体现了当时( ) A. 中俄领土矛盾基本得到解决 B. 中俄具有疆域边界观念 C. 条约维持了中俄两国的和平 D. 传统宗藩体系得以维系 8. 康有为于1888年12月10日第一次上书光绪皇帝,“极言时危”,建议皇上取法泰西,实行改革,及时变法,提出变成法、通下情、慎左右的三点建议。“朝士久未闻此事,皆大哗,乡人至有创论欲相逐者”。朝野上下对康有为上书的反应表明( ) A. 变法运动存强大阻力 B. 清朝对民族危机麻木不仁 C. 社会革命遭到强烈反对 D. 民众普遍反对康有为主张 9. 20世纪初,孙中山派陈少白在香港创办《中国日报》,“是为革命报纸之滥觞”;留日学生耳濡目染自由平等学说,鼓吹革命排满者日众,“渐入于革命书报全盛时期”。革命书报的发展( ) A. 表明民主革命成为社会共识 B. 说明报刊媒体发展空前繁荣 C. 得益于留日学生的积极努力 D. 推动了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 10. 日军记录1942年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