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033325

《说“木叶”》课件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日期:2024-05-15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56次 大小:1044008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说“木叶”,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
  • cover
(课件网) 木 1610年中国茶叶乘着商船漂洋过海,饮茶之风迅速传遍欧洲大陆。因一时不知如何命名,且其来自神秘的东方,被称为“神奇的东方树叶”。 说“木叶” ———林庚 一粒沙里见世界, 半瓣花上说人情 “说”是一种文体。“说"就是“谈谈”的意思,以记叙、议论或说明等方式来阐述事理,大多是陈述作者对某个问题的见解,写法较灵活。“说‘木叶’”就是谈谈古代诗歌中的“木叶”这个意象。 解题 总任务 文艺随笔是一种灵活、笔调轻松、富有趣味性的批评样式。《说“木叶”》作为一篇极具林庚色彩的文艺随笔,现报刊要将它推荐给更多的读者,请为这篇文章写一则“编者按”。 静希 学者诗人 北大中文四老 文史学家 盛唐气象 清华四剑客 喧闹时代的隐退者 字静希,我国现当代著名学者,诗人,文史学家。193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中文系。1933年出版了第一本自由体诗集《夜》。 作者介绍 唐诗和楚辞的研究中提出“盛唐气象”。 知行合一的学者诗人 “喧闹时代的隐退者”。 皎如白雪,煦如阳春。 ———吴组缃 凡是见过林庚先生的人,都说他仙风道骨,从里到外透出一股清气。他的确是远离尘嚣。他的超然似乎是因为无须介入世俗的纷争……尽管本世纪不乏兼备诗才和学力的通人,但像林先生这样诗性和理性交互渗透在创作和学问之中,并形成鲜明特色的大家却很罕见。 ———葛晓音 作者介绍 这些诗句中都是用“叶”做意象吗? 对于“树叶”这个物象,融入诗歌后称呼最多的是什么? 从课文看,“木”与“树”含意有别,你从中悟出什么? 预习任务一:初读文本,批注存疑。 木叶 叶 落木 树 逐段标出序号,划出段中古诗句。 “木叶” “树叶” “木” 在艺术形象领域差别一字千金 颜色微黄、质地干燥 令人想到树干,暗示落叶 预习任务二:理清文章思路,完成思路图。 预习任务三:梳理文章结构,划分层次。 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 ———郁达夫 那么,一片“木叶”里 又蕴含着什么样的禅机和联想呢? 任务一:说“木叶———明语言暗示性 情境任务 林庚先生从古诗词中多用“木叶”而不是“树叶”这一有趣的现象入手,集中大量资料深入分析探讨现象背后的原因,提出了“古代诗歌语言暗示性”的观点。请你在学习这节课后,梳理整合学习内容,为“古代诗歌语言的暗示性”拟写一个名词解释。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屈原《九歌》 洞庭始波,木叶微脱。———谢庄《月赋》 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王褒《渡河北》 木叶下,江波连,秋月照浦云歇山。 ———陆厥《临江王节士歌》 一般来说,“木叶”可理解为“树叶”,为什么古代诗人几乎不使用“树叶”一词呢? 活动一:品读语段 诗歌语言的暗示性 ‘木叶’之于‘树叶’,不过只是一字之差。然而到了艺术形象的领域,这里的差别就几乎是一字千金。” 试用表格的形式来区分“木(叶)”与“树(叶)” 活动二:辨“木”“树” 意象 场合 外形 颜色 质感 意味 联想(情感) 木 (叶) 树(叶) 春夏之交 秋风叶落 脱尽叶子 枝叶繁茂 绿(叶) 褐绿 (干) 干燥 饱含水分 空阔疏朗 饱满绵密 离人的叹息 游子的漂泊 清秋的性格 密密层层 浓阴满地 生机活力 枯黄 填写下表,区别“木(叶)”与“树(叶)”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屈原《九歌》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比起“木叶”又有什么暗示性的信息呢? 活动一:品读语段 缠绵虽不改,绝望却已生。 首先我们似乎应该研究一下,古代的诗人在什么场合下才用“木”字呢?也就是说,什么场合下“木”字才恰好可以构成精妙的诗歌语言?事实上他们并不是随处都用,要是那样,就成了“万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