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046481

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课时作业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含答案))

日期:2024-05-09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99次 大小:42734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高中,必修,选择性,2019,统编,历史
  • cover
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课时作业 一、单选题 1.中国古代的“族田”是家族公共财产,分为祭田、义田、学田等。族田主要用于招佃收租,学 田收入供族内儿童作学费,义田收入用于赈济贫困灾病,祭田收入用于家族祭祀开支。这表明 中国古代( ) A.流民问题比较突出 B.土地兼并逐渐加剧 C.地方自治不断加强 D.宗族发挥治理作用 2.唐延载元年(694)八月敕:“诸户口计年将人丁、老、疾、应免课役及给侍者,皆县亲貌形状,以为定簿。”明代户分军民匠三等……所有人户不得随意迁居或者是外出,出门须持有路引(通行证)。据此可知,古代中国户籍制度的作用包括( ) ①保障赋役征派②进行社会教化③限制人口流动④维护社会治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大一统”是中国古代政治的重要特征。“大一统”国家形态的形成,是多重因素共同形塑的结果,其中编户齐民制度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编户齐民能够发挥“至关重要”作用的根本原因在于它( ) A.便于掌握国家的人口 B.增加了国家的赋税收入 C.便于掌控兵役的来源 D.提升了国家的统治能力 4.汉朝时期,官方教育与民间私学相结合的乡里教化方式,不可不谓是统治术上的一大智慧。据《后汉书·李膺传》载:“(李膺)出补蜀郡太守,修庠序,设条教,明法令,威恩并行,蜀之珍玩,不入于门,益州纪其政化。”据此可知,汉朝的乡里教化( ) A.发挥了地方官吏的示范作用 B.推动了儒学世俗化与大众化 C.促进了蜀地开发与民族交融 D.体现了基层治理的重大创新 5.汉初,国家以编制的户籍为主要依据,授予民众田宅,没有立户占有田宅是违法的。民众按照遗嘱获得的田宅可以先行占有,到每年八月户口登记核查之日,必须立户并把所分田宅登记在户籍之上。这一举措( ) A.源于土地兼并严重 B.便于国家赋役征发 C.变革农业劳作方式 D.健全基层里甲制度 6.明太祖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发布的《教民榜文》规定:“今出令昭示天下﹐民间户婚、田土、斗殴相争,一切小事,须要经由本里老人(年龄在50岁以上且有德行和见识的人)里甲断决。若系好奸盗诈伪、人命重事,方许赴官陈告。”这一规定 A.提高了国家的基层治理能力 B.意在减轻县级政府诉讼负担 C.不利于化解乡村的社会矛盾 D.建立了完善的乡村管理体系 7.如图是婺源李坑村的申明亭,两边亭柱悬挂一幅楹联:“亭号申明就此聚议公断,台供演戏借它鉴古观今”。洪武年间,明太祖诏令全国各县修建申明亭,用于宣讲王朝法制与政令,调处民间纠纷。这表明 A.明代政府重视对基层的治理 B.政府政策推动了律令的儒家化 C.国家的法令开始向基层渗透 D.礼法合治在中国有久远的传统 8.明初,朱元璋要求百姓邻里之间必须互相知晓丁数、职业,即“某民丁几、受农业者几、受工业者几、受商业者几”。这一措施 A.表明儒学向基层社会渗透 B.凸显了经世济民的精神 C.旨在降低政府的治理成本 D.意在加强对基层的治理 9.1076年,宋朝陕西汲郡的吕大钧等兄弟,在家乡蓝田制订了乡约,其主要内容是: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之后各地相继出现类似乡约。这些乡约的制订 A.说明宋朝政府较重视社会救济 B.巩固了宋朝的统治基础 C.反映出宋代社会保障体系完备 D.说明理学成为官方哲学 10.下图为明朝徽州地区部分乡村纠纷处理方式比例图。这反映了( ) A.当地社会矛盾复杂尖锐处理困难 B.基层自治在社会治理中地位重要 C.当地宗族势力妨碍国家政权管理 D.国家政权对乡村控制力十分薄弱 11.面对饥荒,宋代潭州知州李允则主张“先赈后奏”开官仓济民,转运使却坚持“先奏后赈”。李允则解释说:“如果奏报朝廷要花一个多月时间,恐怕来不及了”,转运使还是不准。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