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类文明的引擎》教学设计 【课题】 题目 《人类文明的引擎》 【所需课时】 1课时 【课标要求及分析】 课标要求:以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等为例,说明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课标解读 1、蒸汽机是工业革命时期最伟大的发明,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显著特点,电的发明及广泛使用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2、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广泛应用,推动社会各个方面发生了巨大变革。 3、两个时期科技成就的文字和资料比较丰富,在教学时适当补充,增加学生对这两个时期科技成就的感性了解,为深入认识科学技术进步的意义奠定基础。 【教材及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1)本课在必修第三册中的地位 出卷网和作用:作为必修三思想文化史中的一节课本课的学习有助于学生理解科技进步对人类文明的重要影响,体现了思想文化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本课在专题七中的地位和作用:专题七第 出卷网一节和第二节主要讲的是近代科学理论的突破,而本节课以及第四节主要讲的是将科学的潜在的力量转化成了现实的力量集中体现在对人类文明产生的重要影响。 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在必修2已经学过部分内容,对两次工业革命有初步的了解。但不足之处:新课程专题教学容易造成思维模糊,记忆误区;深入思考存在难度,浮于表面。因而还需要尽量降低难度,教师要善于引导。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 (1)了解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的标志和大致时间, (2)举出瓦特改良蒸汽机、法拉第发现电磁感 出卷网应现象、西门子研制发电机、格拉姆发明电动机、爱迪生的发明等史实,说明蒸汽机和电气技术的应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3)培养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知识的横向和纵向联系能力 。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遵循认知规律,通过材料的研读,问题的探究理解蒸汽机和电力技术应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并强化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思维方法; (2)通过教师和学生讲述科学家的故事和学生选择喜爱的名言方式体会科学家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1)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的重要史实; (2)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的到来对人类的影响 教学难点 认识科学和技术的结合是社会需求发展的结果,科技发展对社会带来的强大的作用 【教学方式与方法的选择】 问题情景探究法为主、资料研习法、讨论合作交流法、讲授法等方法相结合。【教学设计思路】 问题导入———材料情境引发问 出卷网题探究(蒸汽时代的到来)———材料设置引发探究(电力时代的到来)———讨论得出科技的应用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材料设置(科学家的事迹)进行情感升华。 【教学资源】 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图片、案例等材料。 PPT课件展示图片和史料。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探究活动:师生共同探究--创设历史情景问题,引入新课 “引擎”指的是什么?请列举现实生活中你知道的“引擎”。 (ppt展示一组图片) 人类文明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你能否说出推动人类文明发展的“引擎”有哪些?其中最根本的是哪一个?(难度较大,教师引导)这些引擎与第一、二次工业革命有什么关系呢?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推动人类文明发展的引擎。 从图片提示、结合生活现实回答:“引擎” 出卷网指的是发动机或动力;蒸汽机、电动机、汽油或柴油发动机等。在教师引导下回答:(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有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阶级斗争、革命和改革。)最根本的是生产力。两次工业革命中人类进入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推动了人类社会迅速发展 通过层层递进的设问,培养学生将历史知识与社会现实相结合的能力同时引疑引趣;为本节课开始营造一个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