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05695

【金版学案】2015-2016高中语文选修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人教版):第六单元 家国天下(课件+检测)(5份打包)

日期:2024-05-2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22次 大小:1660528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5份,检测,课件,天下,单元,第六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史记》和《尚书》都叙述了原始社会尧、舜、禹“禅让”王位的史事。这说明了当时的王位并不是父子相传的世袭制,而是“选贤与能”的“禅让制”。《礼记》的“礼运”篇描述了当时的社会情况:“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为大同。”在以“天下为公”和“禅让”王位制为特点的“大同”之世,国家、财产和土地是公有的。作为国家的统治者的国王也没有什么特权和待遇。“昔者先王未有宫室,冬则居营窟,夏则居巢。未有火化,食草木之实,鸟兽之肉,饮其血,茹其毛,未有麻丝,衣其羽皮。”(《礼记》)可见,原始社会的先王们和当时的人民一样,同样过着艰苦的生活。由于其平等、自由、和睦的特点,因而被许多史学家称赞为理想的“大同之世”。 禹是五帝之末,他并没有废除选贤与能的“禅让制”,没有将天下授予自己的儿子启。据《史记》的《夏本纪》所载,禹死时以“天下授益”。但禹的儿子启却仗着禹的威信和自己的势力,在禹死后三年,用武力夺取了帝位。开创了王位由父子世代相传的“世袭制”。从此,“天下”成为一人之天下,一家之天下。 “天下为公”的社会,必然实行“选贤与能”的“禅让制”,而“天下为家”的专制社会,必然实行父子相传的世袭制。世袭制就是把天下家国视为一人一家之私有,但“私”必生乱。古人云“公私之交,存亡之本”,“政出私堂,其国必危”,“君狎臣嘻,各爱其私,其邦必亡”。纵观历史,私之害可见于历朝历代,秦有赵高之私,则有秦亡;晋有八王之私,则有晋亡;明有宦官之私,则有明亡。直到明清之际的黄宗羲,才以最清醒的头脑、最响亮的口号提出了“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于是,废除世袭制、主张天下为公,成了最为醒目和最有感召力的旗帜。孙中山先生就是以“天下为公”这一深得民心的口号,动员人民起来反对专制的封建制度的,成立了中华民国。1949年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其《宪法》中也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是国家的主人”,这实际上是对中国原始社会所奉行的“天下为公”的继承与发展。 第六单元 家国天下 6 求  谏 吴兢(约669—749),汴州俊仪(今河南开封)人。武周时入史馆,修国史,迁右拾遗内供奉。唐中宗时,改右补阙,累迁起居郎、水部郎中。唐玄宗时,为谏议大夫,修文馆学士。他以直言敢谏出名,被称为一代诤臣。著有多部史书和《贞观政要》。《贞观政要》以唐太宗君臣论政的言论为主,全面反映了中国古代以“君道”为中心的治国理念,该书共分10卷40篇。 两千年间,皇帝的独断专行可以说完全是制度化的,皇帝直接批阅文武百官的奏章疏报,是朝廷决策的基本方式之一。百官的奏章疏报和朝议,是大臣发表政见的机会。为了保证信息的畅通,朝廷设立了专门的谏官。贞观以后,谏官尤为皇帝所倚重。唐代的谏官各有分工,散骑常侍掌管规谏讽喻皇帝和朝廷重臣之过失,谏议大夫负责谏论分析朝政的得失,补阙、拾遗之官负责朝仪供奉等事务的讽谏。如果遇到重大的军政事务,就在朝日御前会议上提出;若只是一般政事,则可以随时以书面形式上奏。 唐制规定,在宰相入宫内与皇帝研讨政事之时,谏官亦可以同入参加讨论;而当谏官与皇帝研讨政事时,则可以无须先通知宰相。唐时出现清明盛世,与谏官职权的提高有一定关系。以后,谏官制度又有所变化,不过,大臣对皇帝的规劝权实际上有所缩小。 谏官制度是君主专制政体的有益补充,言路通畅对于国家政事的顺利流转有着重要的作用。历史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