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7课 课题:探寻名家精彩(阅读链接詹天佑) 内容分析: 课文通过叙述詹天佑主持修筑难度很大的京张铁路的事迹,表现了詹天佑严谨的科学态度,不畏艰难,坚韧不拔的工作精神和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核心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感受詹天佑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崇高的爱国精神。 语言运用:从课文学习表达,培养学生随时随处提笔写作、乐于记录的好习惯。 思维能力: 科学家是如何不畏艰难,反复实践探索研究,进而“找到真理”的 审美创造:能仿照课文的写法,用具体事例说明一个观点。 【教学重点】 1.思考:本文表达了怎样的观点?列举了哪些具体事例来证明观点? 2.体会作者的写作特点,能仿照课本的写法写一篇短文,用几个具体事例说明一个观点。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的写作特点,能仿照课本的写法写一篇短文,用几个具体事例说明一个观点。 趣味导入: 同学们,在我们生活的世界中,科学无处不在。看似平凡的日常现象,实则蕴藏着科学的无限奥秘。本单元将用科学的语言,揭示生活中的种种奇妙。准备好了吗?让我们一起探索那些隐藏在生活点滴中的科学语言。 活动流程: 围绕学习目标,基于单元整体解读,依托“追寻科学精神”学习主题,本单元教学过程设计了两个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在“以读促辩:唇枪舌剑阐观点”“以读促写:童心妙笔绘奇境”的实践活动中融通单元文本内容,多角度感悟科学精神,在语言的迁移运用转化中实现思辨能力和想象力的拔节提升,发挥单元教学合力。 大任务一:“以读促辩:唇枪舌剑阐观点”(小任务———探寻名家精彩)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第一节:自主阅读,感受科学精神 1.了解阅读资料 走进文章人物:詹天佑( 1861年3月17日———1919年4月24日)。12岁留学美国,1878年考入耶鲁大学土木工程系 ,主修铁路工程。被誉为中国首位铁路总工程师。其负责修建了京张铁路等工程,有“中国铁路之父”、“中国近代工程之父”之称。 了解京张铁路:连接北京丰台,经居庸关、沙城、宣化至河北张家口,全长约201.2千米,于1909年建成,是中国首条不使用外国资金及人员,由中国人自行完成,投入营运的铁路。詹天佑是建设铁路的总工程师。 了解背景: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以后,我国开始由封建社会逐渐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失败后,我国被迫签订了中日《马关条约》。从此,帝国主义列强以开设银行、强迫贷款、投资铁路、开矿办厂等方式,对我国加紧经济侵略。其中,从1895年到1899年,帝国主义在我国夺取了将近一万公里的铁路修筑权。帝国主义控制的铁路修到哪里,他们侵略的魔爪就伸到哪里。到十九世纪末,列强争夺铁路权的斗争更加激烈,甚至以武力威逼清政府。原打算自己修筑铁路的清政府,在列强争夺面前,束手无策,只得把一条条铁路修筑权拱手让给了列强。列强在我国投资修筑铁路,除了获得巨大的经济利益外,还附加各种条件,包括控制铁路和沿线地区以及运输军队等。 2.学习提示:学习阅读链接《詹天佑》, 引导学生从文章中发现依据来证明詹天佑的“杰出”与“爱国”并进一步丰富科学精神的内涵。 (1)《詹天佑》这篇文章,思考:本文表达了怎样的观点?列举了哪些具体事例来证明观点? 预设1:本文表达的观点是———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预设2:列举了三个具体实例———勘测路线、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路线。 (2)感受“爱国”。 ①帝国主义为什么要争夺修筑权,阻拦中国人自己修筑铁路?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②消息传出后,中国人的反应是什么?写出了中国人什么样的心情?从中可以感受到什么? ③有一家外国报纸轻蔑地说:“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世呢。” 这句话反映出了什么?隐含地说明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