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069028

【核心素养】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15. 古诗二首 第2课时(教案含反思)

日期:2024-05-19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12次 大小:33191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古诗,反思,教案,2课时,二首,-15.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15. 古诗二首(第1课时) 教材分析 《绝句》是部编版教材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古诗二首的第二首古诗。这首诗是杜甫在成都浣花溪草堂闲居时所写,在此期间,诗人共写绝句四首,本诗是其中的第三首,描绘了草堂周围明媚秀丽的春色。同时,诗人舒畅愉悦的心情,也蕴含于写景之中。整首诗对仗工整,朴实自然,一句一景,远景交错,动静结合,有声有色,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清新开阔的画卷。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这两句诗是一组对仗句,意思是,两只黄鹂在翠柳树上欢快的歌唱,一行白鹭飞向高远高远的蓝天中。诗中一连用了黄、翠、白、青四个颜色的词语,黄翠互衬,白青相应,“鸣”字让人感受到黄鹂歌声婉转动听,传出欢快愉悦的心情。“一行白鹭”将视角从近处引向蓝天,引向高远处。这两句诗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清新开阔的画卷。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这两句诗也由对仗句构成,意思是透过窗户看见西岭雪山上千年不化的积雪,门外江面上停泊着,即将驶往东吴的客船。“含”字十分贴切生动,表明诗人是在屋内远望西岭,西岭雪山被包含在窗窗之中,像画框中镶嵌着一幅壮美雪山图。“千秋”点出时间的久远,万里”点出空间的辽阔。这首诗,每句一景,其中动景、静景,近景、远景交错映现,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幽美平和的画卷,令人心旷神怡,百读不厌。 学情分析 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在学习古诗方面学习经验还是太少,在朗读方面、诗意理解方面都有一定的难度。他们虽然活泼好动,喜欢读书和表演,但语言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欠佳,有意注意的时间比较短。因此在具体课堂学习中, 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借助课文插图,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对课文学习理解方面有一定的帮助。同时,教师应发挥所长,示范朗读,引导学生注重朗读方法,懂得划分节奏朗读古诗。读出诗味,大致读懂诗意。为今后学习古诗文培养兴趣,打下基础。 素养分析 文化自信: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文化、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语言运用:能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说出诗句描绘的画面。 思维能力:提取主要信息,了解课文内容。 审美创造: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感受祖国的壮美河山。 教学重点 指导朗读古诗,掌握生字的书写。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能说出诗句描绘的画面。 教学难点 熟读成诵,感悟古诗的意境。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诗导入 1.自主朗读:教师出示《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学生背诵空缺部分。全班朗读本课所学的《绝句》。 2.揭示课题:朗读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教师出示绝句的含义,引导学生明白本诗为七言绝句。 3.走近作者:出示杜甫资料。 4.创作背景:出示《绝句》的创作背景,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本诗。 (二)初读古诗,识记生字 1.自由朗读:出示《绝句》,引导学生根据要求进行朗读,教师及时指出节奏问题以及字词读音的错误。 2.巧记认读:引导学生用“1+1识字法”记住生字,对于较难理解的字采用图文结合的方法。 重点:“行”为多音字,本课中念“háng”。 (三)书写指导 1.提醒学生跟写,仔细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用辨字的方法对生字进行举一反三的学习。 (1)绝:部首为“纟”。最后一笔是竖弯钩。第四笔起笔要比“纟”起笔高。竖弯钩的底部低于“纟”底端。 (2)含:部首为“口”。“人”写大一点,“口”略扁。 (3)岭:部首为“山”。最后一笔是点。左窄右宽。左边山写小一些,并稍向右上倾斜;右边“令”最后一笔是点。 (4)吴:部首为“口”。“口”扁。“口”的最后一横与“天”的第一横长度相当。 (四)图文结合 1.描绘画面:学生读第一句诗句,在课本中画出诗中所描绘的景物。 2.理解诗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