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073440

9《说“木叶”》同步练习 (含答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日期:2024-05-15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89次 大小:2527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2023-2024,必修,语文,高中,统编,学年
  • cover
说“木叶” 同步练习题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一样的一项是( ) A. 陆厥 猖獗 蕨类植物 一蹶不振 B. 柳恽 浑浊 挥手之间 诨号 C. 寒砧 信手拈来 沾亲带故 粘贴 D. 万应锭 破绽百出 沉淀 装订 2.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一般的情况,大概遇见“树叶”的时候就都简称之为“叶”。 B. 诗人们似乎都不再考虑文字洗练的问题。 C. “木叶”之与“树叶”,不过是一字之差。 D. “木叶”自然而然有了落叶的微黄与干躁之感。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成为许多人 的诗句。 ② “木叶”成为诗人们笔下 的形象。 ③ 诗人们争取通过“木叶”来写出 下来的名句。 ④ “木”字用在什么场合才恰好能构成 的诗歌语言? 传颂 钟爱 留传 精妙 B. 传诵 喜爱 流传 精致 C.传颂 喜爱 留传 精致 D.传诵 钟爱 流传 精妙 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唐诗就是不涉理路,不落言筌,靠艺术上深刻的诗性取胜。在很大程度上,自然精神的浸润是唐诗得以神妙的关键所在。 B.《说“木叶”》中有大量脍炙人口的诗词,如王褒《渡河北》 曹植的《野田黄雀行》等。 C. 写诗要想熟能生巧, 除了天长日久的刻苦练习和用心摸索,没有其它任何捷径。 D. 学习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我们平时不断地积累知识。 下面各句中,句意明确且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敏感而有修养的诗人们正在于能认识到语言形象中一切潜在的力量,把这些潜在的力量与概念中的意义交织组合起来,于是成为丰富多彩一言难尽的言说。 屈原自从以惊人的天才发现了“木叶”的奥妙,此后的诗人们也就再不肯轻易把它放过。 我们似乎应该研究一下,在什么场合古代的诗人们都才用“木”字呢? 因为一遇到“木叶”的时候,但是情况就显然不同了。 6.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 A.文学评论包括诗歌评论、小说评论、散文评论、戏剧评论、影视评论等。文学评论必须对作品有总的评价,并且对这个评价有一个论证过程。 B.林庚字静希,福建福州人,现代著名诗人、古代文学学者、文学史家、北京大学教授。林庚与钱钟书、吴组缃、李长之早年并称为“清华四剑客”;与吴组缃、王瑶、季镇淮并称为“北大中文四老”。 C.林庚对盛唐诗歌情有独钟,“盛唐气象”和“少年精神”是他提出的两个极为传神、深入骨髓的概念,不但在当时产生了强烈反响,在今天也具有积极影响,其研究成果汇集在《唐诗综论》里。 D.文学评论又叫“文艺评论”,既指运用一定的理论和方法对各种文学现象进行探讨、体会、评价的科学研究活动,又指反映这种研究成果的一种文学样式。 7.下面一段话的空缺部分中,各句间的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吴均的《答柳恽》说:“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 当然可以;曹植的《野田黄雀行》就说:“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 前者正要借满树叶子的吹动,表达出像海潮一般深厚的不平,这里叶子越多,感情才越饱满; 然则“高树”则饱满,“高木”则空阔。 , 。 ① 这也是千古名句,可是这里的“高树多悲风”却并没有落叶的形象,而“寒风扫高木”则显然是落叶的景况了。 ② 它仿佛本身就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这正是“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 ③ “木”在这里要比“树”更显得单纯,所谓“枯桑知天风”这样的树,似乎才更近于“木”; ④ 而后者却是一个叶子越来越少的局面,所谓“扫高木”者岂不正是“落木千山”的空阔吗 ⑤这里用“高树”是不是可以呢 ①②③④⑤ B. ⑤①④③② C. ⑤②③④① D. ①⑤②④③ 课内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木”不但让我们容易想起树干,而且还会带来“木”所暗示的颜色性。树的颜色,即就树干而论,一般乃是褐绿色,这与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