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085909

小学数学冀教版一年级下《数图结合问题》说课课件(共20张PPT)

日期:2024-06-04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30次 大小:397547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小学,PPT,20张,课件,数学,数图结合问题
  • cover
(课件网) 义务教育冀教版一年级下册 数图结合问题 冀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探索乐园”的第2课时“数图结合问题”主要围绕图形中的数字规律进行。教材通过呈现含有数字的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并发现图形中数字的规律,进而运用这些规律解决问题。这一课时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字规律,还强调数与形之间的结合,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一、说教材内容: “数图结合问题”这一课时在数学学习中具有重要地位。它是学生由直观感知向抽象思维过渡的关键环节,为学生后续学习更复杂的数学问题提供了基础。通过数图结合的训练,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数学中的抽象概念,提高解题能力,培养创新思维。 一、说教材作用和地位: 二、教学目标 1、在观察、操作、推理等活动中,发现事物中隐含的规律。 2、能发现发现稍复杂的排列规律,能自己确定简单的排列规律。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重点 难点 能发现发现稍复杂的排列规律,能自己确定简单的排列规律。 在观察、操作、推理等活动中,发现事物中隐含的规律。 一年级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他们对于直观的图形和数字比较感兴趣。在第1课时“排列规律”的基础上,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分析能力,为学习“数图结合问题”打下了基础。然而,由于数图结合问题涉及到数与形之间的转换和推理,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仍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直观、有趣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逐步掌握数图结合问题的解题技巧。 综上所述,“数图结合问题”这一课时在冀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和实施,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为后续学习奠定坚实基础。同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四、说学情: 学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充分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和探究的成就感。 五、说教法与学法: 教法:本节课采用直观操作法、情境创设法、引导探究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和实践等活动,自主探究并掌握认读时间的方法。 情景导入 五、教学过程 自主探究 拓展延伸 课堂总结 小结作业 复习导入 找规律,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 (1)2,3,4,2,3,4,2,3,4,( ),( ),( ),( ),( ),( ) (2)4,4,5,4,4,5,4,4,5,( ),( ),( ),( ),( ),( ) 2 3 4 2 3 4 4 4 5 4 4 5 探究新知 找规律,在“?”处填上合适的数。 (1) 30 20 50 35 40 75 30 60 90 15 45 (2) 25 40 10 15 30 20 50 45 30 5 30 60 20 30 40 10 70 40 30 25 40 10 15 30 20 50 45 30 5 30 60 20 30 40 10 70 40 30 (2) 10+30=40 25+15=40 45+5=50 20+30=50 20+40=60 30+30=60 10+ =70 60 60 按要求填数。 (1)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使每条边上的三个数相加都等于30。 7 8 12 要从有两个数的边开始推算…… 12+8=20 30-20=10 10 7 8 12 10 12+7=19 30-19=11 11 7+10=17 30-17=13 13 (2)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使横、竖三个数相加都等于54。 22 54-22=32 只要横、竖两个○里填的数相加都等于32就可以啦。 22 54-22=32 12+20=32 12 20 13+19=32 13 19 答案有很多。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 4、归纳小结: 找一找生活中哪里有各种各样的三角形。 5、学习评价: 做书中的习题,检测自己本节课学的如何? 6、布置作业: 六、板书设计 数图结合问题 为学生提供反馈: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