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088705

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 导学案(无答案) 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日期:2024-05-12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66次 大小:45306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历史,中外,必修,2019,统编,学期
  • cover
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 【学习目标】 通过了解中古时期亚洲地区的不同国家、民族、宗教和社会变化,认识这一时期亚洲区域文明的面貌。 【时空坐标】 【知识梳理】 知识点一:阿拉伯帝国———东西文明的中转站(西亚) (一)帝国的建立 半岛统一 ①7世纪初,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伊斯兰教的兴起和发展使各氏族部落形成统一的民族力量。 ②622年,穆罕默德在麦地那建立政权。7世纪前期,默罕穆德在去世前,基本上完成阿拉伯半岛的统一。 帝国建立 ①7世纪中期起,阿拉伯人大规模向外扩张,先后征服叙利亚、两河流域、伊朗和北非的广大地区。 ②到8世纪中期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 (二)帝国的统治 政治 政教合一,高度集权(最高统治者称哈里发,掌握政治、军事和宗教大权) 经济 ①国内:经济繁荣,手工业和商业得到很大发展。 ②国外:阿拉伯商人在东到东亚、西到西欧、南至非洲的广大地区从事陆上和海洋贸易。(东西方贸易的中转站) ③城市:帝国境内有很多城市,都城巴格达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 文化 ①吸收被征服地区的文化:广泛翻译被征服地区的文献,融合东西方文化。 ②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中国的造纸术、印度的数字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促进西欧文化发展。 ③阿拉伯文化的特点:多元性、开放性、包容性、兼收并蓄、融合创新。 医学 伊本·西那的《医典》是一部医学百科全书,传入欧洲后被翻译成拉丁语,长期用作欧洲医学的标准教科书 数字 印度的数字符号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至今仍被称为“阿拉伯数字” 知识点二:奥斯曼帝国———政教合一的大帝国(西亚) 帝国兴起 (1)13世纪,奥斯曼土耳其人逐步征服小亚细亚。14世纪中期,征服巴尔干和东南欧部分地区。 (2)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人灭亡拜占庭帝国,攻占君士坦丁堡,将其改名为伊斯坦布尔并定为首都。 (3)到16世纪后期,奥斯曼帝国先后征服西亚和北非部分地区,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 (二)统治特征 (1)政治: ①苏丹是最高统治者,集宗教、政治、军事权力于一身,既是宗教领袖,又是国家和军队的主宰。 ②宗教上层和封建主是统治阶级,工商业者和农民承担各种苛捐杂税。 (2)经济: ①15—16世纪,帝国一度经济繁荣,首都伊斯坦布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中心。 ②奥斯曼帝国扼亚非欧三洲要冲,控制了连接亚欧的商路,对过往商品征收重税,东西方之间的贸易受到一定影响。促使西欧国家致力于寻找新的商路,促进了新航路的开辟。 知识点三:中古的印度———宗教繁多的次大陆(南亚) (一)笈多帝国 (1)建立:4世纪初,兴起于恒河中游,几乎征服了北印度。 (2)政治:帝国政局稳定,经济繁荣,但直接控制的地区为恒河中下游,其余大部地区仍保留原来藩王,政令不够统一。 (3)思想:印度教(从古婆罗门教演变而来)得到统治阶级的支持,逐渐发展为印度的主要宗教(宗教宽容)。 (二)德里苏丹国 (1)建立:11世纪,突厥人入侵印度。13世纪初,建立德里苏丹国。 (2)统治: ①中央:最高统治者称苏丹,握有最高行政、立法、司法和军事权力。 ②地方:划分为行省,行省总督由苏丹任命,重要职位由穆斯林担任。 (3)思想:以伊斯兰教为国教(政教合一、宗教同化)。 知识点四:日本与朝鲜———借鉴进步的小邻国(东亚) (一)日本 (1)背景:秦汉之际中国移民把冶铁和水稻种植技术带到日本,推动了日本社会的发展。 (2)大化改新:646年,孝德天皇进行了“大化改新”,模仿中国(唐朝)建立了中央集权国家(奴隶社会→封建社会) (3)幕府统治: 背景 10世纪,日本的中央集权体制开始瓦解,庄园形成,武士集团的重要性日益增强。 ①经济基础:随着新土地的开垦,贵族、佛寺和神社广占土地,形成庄园。 ②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