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091392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7课《短文两篇》同步练习(含答案)

日期:2025-05-0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34次 大小:1649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2023-2024,短文两篇,答案,练习,同步,学年
  • cover
部编版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短文两篇》同步练习 一、重点词语 古今异义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古义:    今义:    2.谈笑有鸿儒 古义:    今义:    3.可以调素琴 古义:    今义:    其他重点词语 4.斯是陋室 斯:    5.谈笑有鸿儒 鸿儒:    6.往来无白丁 白丁:    7.可以调素琴 素琴:    8.无丝竹之乱耳 丝竹:    9.无案牍之劳形 案牍:    形:    虚词意义及用法 10.则:有仙则名     11.之:无丝竹之乱耳     何陋之有     12.特殊句式 何陋之有?(  ) 重点句子翻译 13.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14.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15.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16.何陋之有? 二、文章中心 17.《陋室铭》 通过对居室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   的节操和   的情趣。 三、文意理解与探究 问答题 18.《陋室铭》 文中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 19.《陋室铭》在语言风格上有什么特点? 四、链接材料 文言文阅读 王欢,字君厚,乐陵人也。安贫乐道,专精耽学,不营产业,常丐食诵《诗》,虽家无斗储,意怡如也。其妻患之,或焚毁其书而求改嫁,欢笑而谓之曰:“卿不闻朱买臣妻邪?”时闻者多哂之。欢守志弥固,遂为通儒。 (节选自《晋书·王欢传》,有删改) 2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其妻患之:    2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欢守志弥固,遂为通儒。 22.说说刘禹锡与王欢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情趣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五、强化记忆: 23.请将 《陋室铭》 原文抄写并翻译,写在下面: 六、重点词语 24.古今异义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古义:    今义:    25.一词多义 远:香远益清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其他重点词语 26.可爱者甚蕃 蕃:    27.晋陶渊明独爱菊 独:    28.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染:    29.濯清涟而不妖 濯:    涟:    妖:    30.香远益清 益:    31.亭亭净植 亭亭:    32.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亵:    33.陶后鲜有闻 鲜:    34.宜乎众矣 宜:    虚词意义及用法 35.而: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36.焉: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7.者: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38.之:水陆草木之花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七、特殊句式 特殊句式 39.莲,花之君子者也。(  ) 40.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八、重点句子翻译 重点句子翻译 4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4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43.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44.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九、文章中心 45.《爱莲说》通过对莲的   的描写,歌颂了莲   的品格,从而也表现了作者   。 十、文意理解与探究 文意理解与探究 46.“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7.《爱莲说》称莲为“花之君子”,根据课文内容,说说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具备哪些美好品质。如何理解“出淤泥而不染”的人生境界? 十一、强化记忆: 48.请将《爱莲说》原文抄写并翻译,写在下面: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德行美好;散播得很远的香气 2.大;鸿鹄、天鹅 3.调弄;使……配合得当;使……适合要求或适应环境;使……和谐,消除纠纷。 【答案】4.这 5.博学的人 6.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 7.不加装饰的琴 8.世俗的乐曲 9.案牍:官府文书;形:形体、躯体 【答案】10.副词,就 11.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宾语前置的标志 12.【答案】倒装句(宾语“何”前置) 【答案】13.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14.说说笑笑的都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