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声律启蒙》教学教案设计 课题 声律启蒙二冬(二) 教 时 45分钟 主备人 丁老师 教学内容 明对暗,淡对浓,上智对中庸。 镜奁对衣笥,野杵对村舂。 花灼烁,草蒙茸,九夏对三冬。 台高名戏马,斋小号蟠龙。 手擘蟹螯从毕卓,身 披鹤氅自王恭。 五老峰高,秀插云霄如玉笔; 三姑石大,响传风雨若金镛。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诵读声律启蒙·二冬篇,第二节,理解大意。 2、熟读诵读韵文,了解对子的相关特点,体会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韵律美 3、感受对子的妙趣横生,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有益熏陶,感受国学瑰宝之 魅力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提问了解大自然的相对的动植物。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产生对对子的兴趣,喜欢了解中国古文化。 教学重难点 1、指引学生理解韵文大意,了解其中蕴含的典故。 2、通过诵读,了解对子的相关特点,体会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韵律美,感 受国学瑰宝之魅力 教学准备 教学PPT 教学过程 故事导入 音乐导入 今天我们要学声律启蒙二冬的第二小节。(PPT第1页) 首先我们还是来欣赏一下音乐喜欢的孩子可以一起唱。(PPT第2页) 营造学习氛围,心平气和学国学。 好听吗?前面的我们学会唱了吗?今天争取我们也能学会唱,下面就让我们来进一步的学习这一部分。等我们熟悉了全文再回来一起学唱一唱吧 二、 新授感悟 1.正字正音、发现韵脚、读出韵律(PPT第3.4页) (1)师范读(课件出示)老师给大家读一读,请看大屏幕,注意听清老师读的字音,找找声律的感觉。 (2)学生自由读一读,要求读准字音,字正腔圆 (3)指明学生读 (4)找一找:韵文中每句的最后一个字,找出读音的共同之处 生汇报押韵(韵脚是什么)韵脚是“ong” 指读,一人一句。(纠正字音,节奏、韵律、字音) 最后一句最难读,我们一起来读一读。(齐读) 男声女生对读 齐声朗读,有节奏感朗读 2.图示解读 图文对照,理解字义 通过熟读原文,我们了解了二冬的第二段内容。事物有相对。我们现在来看看图示解读,进一步来了解一下这段内容吧 师:通过展示PPT的图文译文讲解重点的字词,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原文 明对暗,淡对浓,上智对中庸。 译文:明亮与黑暗相对,淡薄和浓厚相对,聪明和平庸相对。 中庸:本来指做事恰到好处,这里指中等人才的意思 镜奁对衣笥,野杵对村舂。 译文:镜匣和衣柜相对,杵和村舂相对 奁:镜匣,古代妇女多用来收放梳妆工具 笥:用竹子或芦苇变成的方形的盛物器具,多用来盛放的衣服 杵:舂米用的一种木制的棒槌将稻、粟米等放置在臼中,用杵不停地春捣,可除去粗 皮。舂(音chōng):此处指臼。 花灼烁,草蒙茸,九夏对三冬。 译文:花朵光彩艳丽,小草细嫩杂乱,九夏和三冬相对 灼烁:花盛开的样子 蒙茸:连绵词,草茂盛的样子 九夏:夏季有三个月九十天,故称“九夏” 三冬:冬季有三个与,故称“三冬” 九”和“三”也可看虚数。“九夏”与“三冬”都指时间很久 台高名戏马,斋小号蟠龙。 译文:铜山的高台叫项羽戏马台,东晋大将恒温的居室叫蟠龙斋 戏马:《南齐书》宋武帝在彭城,九日游项羽戏马台。 蟠龙:《晋书》初,桓温起斋,画龙于上,号蟠龙斋,后桓玄篡晋,刘殿起兵讨玄,至 是居之,盖毅小字蟠龙。 手擘蟹螯从毕卓,身 披鹤氅自王恭。 译文:东晋的毕卓喜欢一首拿蟹螯,一手持酒杯,东晋的王恭曾经在雪中身披鹤氅,驾车出行 蟹螯:《世说》晋毕卓嗜酒,语人曰:左手擘蟹螯,右手执酒杯,乐足一生矣。 鹤氅:《晋书》王恭尝披鹤氅行雪中,孟昶见曰:此真神仙中人也。 五老峰高,秀插云霄如玉笔; 三姑石大,响传风雨若金镛。 译文:庐山上的王老峰高耸入云,像五支玉笔插入云霄;江西南康县的三姑石敲击发出的声音,如洪钟穿透风雨 五老:山峰名,在江西庐山的南部,由五座小山峰构成 三姑:山峰名,在三座小山峰组成,在今安徽境内。 金镛: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