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096738

11.1《谏逐客书》同步练习(含解析)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

日期:2024-05-17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69次 大小:5227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11.1,2023-2024,必修,统编,语文,高一
  • cover
11 .1《谏逐客书》 同步练习 一、语言文字运用 1.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几家能彀 B.遂散六国之从 C.河海不择细流 D.却宾客以业诸侯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 宝:宝贝 B.遂散六国之从 遂:于是 C.此非所以跨海内 所以:表凭借,用来 D.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老:形容词用作动词,“敬爱”的意思 二、名篇名句默写 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谏逐客书》中,开头“ , ”这一断语用非常警醒而委婉的言辞开宗明义,起句发意振聋发聩。 (2)在《谏逐客书》中,作者用蚕吃桑叶作比,指出昭王使秦成就帝业的句子是“ , ”。 (3)《谏逐客书》中,讽刺秦王看重的只是声色珠宝,轻视人才的句子是“ , ”。 三、小阅读 4.《谏逐客书》是如何围绕“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展开论述的? 5.《谏逐客书》李斯为了佐证“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的观点,作者以历史上的四位君王用客卿而成就帝业为据,说明客卿之功。请填写下表,看看他们重用客卿取得的成就。 四君 成就 客卿 穆公 孝公 惠王 昭王 6.《谏逐客书》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7.《谏逐客书》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论证,推理严密,逻辑性强,论据充分有力。请结合文本分析。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安放 梁刚 有一年回乡,昆明育才书院山长苗漪(字雨亭)兴奋地告诉儿子伟仪:到昆明他慕名去拜访过一位叫孙髯①的大诗人,诗人长他三十多岁,几次走动,成了忘年交。孙髯曾在昆明设帐授徒,教学有方,慕名而来的学生不少。 清朝乾隆初年,昆明大观楼落成。时年已经八十岁的孙髯写了一百八十字长联,悬挂楼前柱上。长联尽摹滇池景象,极言千年滇史,状物则物势流转,文气贯注;写意则意气驰骋,一扫俗唱。孙联一出,振聋发聩,四方惊动,昆明士民,竞抄殆遍,蔚为滇中盛事。 伟仪佩服父亲,能将孙髯先生请到边地给乡下孩子上课。 一次,孙髯说起“雁塔诗会”,伟仪接道:“先生在大观楼长联中写过‘两行秋雁,一枕清霜’…八年前您老这副长联横空出世,我父亲就要我熟读,前年他还跟我讲解过长联。上联先生写五百里滇池奔涌而来,气势磅礴。下联先生借景抒情,让长联内涵再次升华。数千年的历史涌上心头,先生道破了中国自秦汉以来数千年的改朝换代其结果无一例外的都是‘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的历史结局,而一幅‘两行秋雁,一枕清霜’的景致风光,让人不由得联想到《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的悲情画面……” 听伟仪一说,孙髯有了表达欲望:“正如苏东坡所言‘人生识字忧惠始’。一个真正的诗人,在纸上写下第一行的第一个字,就踏上了清修、苦修、参悟之路,因为,在人间活着,一个读书人、书写者所要担当的命运与生俱来,也就是《诗经》上说的‘心之忧矣,我歌且谣’。杜甫如此,苏东坡如此。” 苗家祠堂建在村中心。孙髯第一次进祠堂,就被正门头上“苗氏宗祠”匾额和两边的对联吸引住了:雨顺风调四时无害;民安物阜一视同仁。为雨亭手书,一笔大楷恭敬朴拙,沉实磊落,内敛端严。一辈子醉心笔墨的他真切地感受到,这书法笔力中是一种精神的“藏锋”。他常把目光放在这些字迹上,见字如见人,心头一暖。 私塾设在祠堂一楼的一间厢房。孙髯授课时,伟仪会悄悄去看。先生依然是沿袭千年“三百千”的教学方法:先读《三字经》《百家姓》,接着读《千字文》,这都属识字教育;读过“三百千”,再读“四书”“五经”。《弟子规》也要读,这是礼节教育,使之懂得做人处世等规矩。习字课上,先生从扶手润字开始,再描红,再写映本,进而临帖…… 但他很快就看到了先生教学的别出心裁。仲春的一天,先生教孩子们读杜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