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语文一下:第四单元整体解读与教学设计 第一部分 单元整体解读 关于人文主题 戌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家人”,被任何一个远在他乡的人时时刻刻挂且深藏心中。本单元编排的四篇文章围绕“家人”这一美好主题选文编排。唐诗《静夜思》语言浅显易懂,表达了游子对故乡、家人的思念;儿童诗《夜色》和散文《彩虹》充满童趣,想象奇特,语言贴近儿童实际,充分体现了父母和孩子、兄弟姐妹之间温暖的亲情;《端午粽》以简洁清晰的笔触介绍了粽子的样子、味道和花样,通过传统节日习俗的学习,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 关于识字、写字要素训练 本单元的识字要素是:积累与身体部位有关的词。这些字词主要集中在语文园地四,都是跟身体相关的字词。那么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应该如何做才能让学生真正掌握这个要素呢?一年级的学生的具象思维比抽象思维要强很多,对于东西的熟记能力相对来说是非常强的,再加上跟身体相关的这些字词笔画比较多如“嘴、臂、腿”等,所以在教学中如果让学生通过游戏,借助自己的身体去认识跟身体部位有关的词相对来说最容易掌握。另外跟身体有关的字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它们都有“月”字旁。古代的时候“月”代表的是“肉”的意思,所以跟身体有关的字,比如“脖、肚、腿、脚”都是形声字。那么在教学中,根据这个规律,我们就可以让学生归类积累与身体部位有关的词。所以根据这些我们可以将识字要素细化到如下几个: 1.借助自己的身体,把与身体部位有关的词与身体各部位相对应来识记生字。(方法)2.观察与身体部位有关的词,例如“脖、肚、腿、脚”都带有“月”字旁,根据这个规律,归类积累与身体部位有关的词。(方法策略)3.学会借助具体的语境、根据不同的偏旁等方法自主识字。(能力) 本单元的写字要素有两个:第一个要素是了解点的位置不同,书写先后也不同的笔顺特点。第二个要素是2.做到“一看二写三对照。本单元中要求会写的字中有19个都带“点”,比如“主、门、书、我”等。那么只教给学生怎么写还不行,最重要的是得让他们观察,能够发现这些点的书写规则,并且联系之前学过的字,去发掘更多带点字的书写顺序。写字、练字没有捷径,就是需要反复地观察、反复地去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各个部件非常重要,比如上下比例、左右宽窄等。同样还需要养成写完字,再和田字格中的字对比评价的习惯。根据这个分析我们就可以把写字要素的目标细化到如下:1.了解点的位置不同,书写先后也不同的笔顺特点。(知识)2.通过书空“主、门、书、我”4个带点的字,发现这几个字点的书写规则。(方法策略)3.能够联系之前学过的字,发现更多带点的字的书写顺序。(能力)4.写字时能够先观察生字的部件上下比例、左右宽窄,再下笔。养成写完字,再和田字格中的字对比评价的习惯。(习惯养成) 关于阅读要素训练 本单元的第一个阅读要素是:初步感知长句子的停顿。我们纵观一到六年级教材就会发现,在一年级上册阅读教材中大多为童诗短句,学生易于朗读,所以语文要素为"读准字音,读好句子间的停顿";而下册教材的篇幅、语句均明显变长,朗读要求也相应提高,其中"读好长句子"成为朗读课文的基础和关键。本单元的四篇文章都围绕着这个语文要素进行了不同层次的设计,并且从题材上跨度也比较大,有古诗、现代儿童诗、散文等。不同跨度的题材对于读好长句子的要求虽然都不尽相同,但是却都极其重要。古诗的朗读很明显没有什么特别长的句子,但是课文中有“朗读课文”这个明确的要求。那么按照古诗的四个层次:一读,读准字音;二读,读出节奏;三读,读出韵味;四读,读中想象来进行训练,学生就能够做到基本的读出节奏,知道用间隔线去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