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110393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22 古诗三首 芙蓉楼送辛渐 教学设计

日期:2024-05-19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88次 大小:3718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统编,语文,四年级,下册,古诗,三首
  • cover
《芙蓉楼送辛渐》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芙蓉楼送辛渐》并背诵。 掌握诗中的生字新词,理解诗句的意思。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分析、品味诗句,提高学生的语文感悟能力和审美水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诗人与友人的真挚情感,培养学生对友情和离别的深刻体会。 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了解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点 1. 朗读与背诵:确保学生能够准确、流畅地朗读并背诵《芙蓉楼送辛渐》。 2. 词语积累:重点掌握诗中的生字新词,如“寒雨”、“楚山”等,并理解其含义。 3. 诗意理解:通过分析诗句,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及深层含义。 三、教学难点 1. 情感体会: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人与友人之间的离别之情,以及诗人内心的坚定信念。 2. 诗意感悟:通过品味诗句,感受诗人用词的精准与巧妙,培养学生的语文感悟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情感与回忆 1. 情感共鸣的导入 为了拉近学生与《芙蓉楼送辛渐》这首诗歌的距离,首先我会通过多媒体展示一系列与离别相关的图片,如古代驿站、长亭送别的场景等,同时播放柔和而略带忧伤的背景音乐。这样的视觉和听觉双重刺激,能够迅速营造出一个离别的氛围,让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为接下来的诗歌学习做好情感铺垫。 2. 回顾旧知,寻找共同语言 接着,我会引导学生回忆之前学过的送别诗,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等,并让他们分享这些诗歌中表达离别之情的共同特点,如使用“孤帆远影碧空尽”等形象生动的描绘。这样的回顾不仅能够唤醒学生的已有知识,还能让他们意识到不同诗歌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从而更加积极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 3. 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在回顾旧知的基础上,我会进一步提出问题:“如果你们要送别一位好朋友,会用哪些词语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呢?”通过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分享自己的想法,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这样的互动不仅能够检验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为接下来的诗歌学习提供有力的支撑。 通过以上三个步骤的导入新课,我旨在为学生创造一个既感性又理性的学习环境,让他们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在知识上找到连接点,从而为接下来的诗歌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新课呈现 1. 朗读指导与情感渲染 (1)首先,我会用抑扬顿挫的语调为学生们范读《芙蓉楼送辛渐》,让学生们闭上眼睛,倾听我的朗读,感受诗中的节奏和情感。 (2)接着,我会邀请几位学生来尝试朗读,鼓励他们在朗读中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同时,我会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建议,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诗歌。 2. 字词学习与意义探索 (1)我会将诗中的生字新词列在黑板上,如“寒雨”、“楚山”等,然后逐一进行解释和例句演示。例如,对于“寒雨”,我会解释说:“‘寒雨’指的是寒冷的雨水,给人一种凄凉、冷清的感觉。”并给出一个例句:“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让学生们在语境中理解词义。 (2)接着,我会引导学生们通过讨论和合作,探究这些生字新词在诗中的作用和意义。例如,我会问:“‘寒雨连江夜入吴’这句诗中的‘寒雨’有什么作用?”然后鼓励学生们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3. 诗意解读与情感共鸣 (1)我会逐句分析诗歌的内容,引导学生们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和深层含义。例如,对于“平明送客楚山孤”这句诗,我会解释说:“这句诗表达了诗人送别友人时的孤独和寂寞之情。”并让学生们通过想象和联想,感受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2)同时,我会鼓励学生们分享自己与友人离别的经历,引导他们将诗中的情感与自己的实际生活相联系,产生共鸣和情感体验。这样不仅能加深学生们对诗歌的理解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