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111952

安徽省部分地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汇编(含答案 7份打包)

日期:2024-05-1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33次 大小:40448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安徽省,试题,打包,7份,答案,汇编
    安徽省部分地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汇编 论述类文本阅读 安徽省亳州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题。 材料一 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和文化素养,很大程度上体现在他的阅读广度和深度上,而在所有的阅读中,对经典的阅读应该是最重要的,尤其是对当代青少年而言。 在网络异常发达,手机普遍使用的今天,人们的生活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网络上、手机里信息呈海量发散的状态,花样翻新的信息推送,既切割了人们的时间,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力,同时也窄化、矮化了人们的视野和价值理念。越来越碎片化、演绎化的信息传播,越来越浅薄、直接、偏激的观点表达,并不能够丰富接受者的思想,开阔接受者的胸襟,这种情形几乎不分年龄和社会阶层,已经弥漫式地成为人们的主体生活内容。 不可否认的是,网络和手机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很容易让人们的关注度随时发生分散,随时可能游走和迷失,从而以学习的理由进入,却很快坠入网络信息和手机游戏的迷茫之中。王蒙先生曾说,如果上网搜索《红楼梦》,会发现推送的都是视频和剧情内容,搜索《三国演义》,推送的大都是网络游戏。“四大名著”的文学语言魅力,传统文化知识,以及曲折、精妙的故事情节,却被忽略了。杰出作家的匠心独运和艺术创造无法真正被欣赏。在此情形下,更应大力倡导在青少年中开展经典阅读,让青少年真正回到书本上来。 中小学生“双减”已经成为一种现实,那些被腾挪出来的时间究竟如何支配,也必须要做好引导工作。这其中,培养青少年形成良好阅读习惯,鼓励他们多去逛书店,多进图书馆,尽可能多地远离手机,而做到手不释卷是题中应有之义。对知识的渴望,对读书的热爱,从经典中获得的共鸣,经典带给自己的思想启迪、精神力量、艺术美感,成为很多人记忆中最宝贵的内容。事实上,对经典的阅读从来都不会对学生的学业造成耽误,反而会促进青少年打通知识之间的内在关联,增进他们对获取知识的热望。 经典中所拥有的思想深度和艺术魅力,其宏阔、正大的气象,只有通过对原著的阅读和理解才能真正感受得到。经典作家自身的人生历程、创作出发点,也都应成为人们了解、理解作品的必要途径。以鲁迅为例,即使在网络时代,鲁迅的热度也从未减弱,甚至被一些人视为“网红”。在一定意义上,这种传播有助于保持鲁迅的社会影响力。但不可否认,八卦鲁迅、庸俗化鲁迅,通过虚假编造曲解、误解鲁迅的现象时有所见。青年鲁迅树立的“我以我血荐轩辕”的爱国志向,为拯救国民精神觉醒而呐喊奔走的创作实践,在当代读者尤其是青少年读者当中或多或少被遮蔽了。强化鲁迅不宽恕、刻薄的形象,演绎鲁迅好玩的轶事,限制了人们对他作为现代以来中国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文学家的认知。 (摘编自阎晶明《让阅读经典成为青少年日常》) 材料二 凡可以称为经典的书,一定是耐得住咀嚼、值得我们不断阅读的精神产品。经典为什么耐读?哈罗德·布鲁姆在《西方正典》里面特别强调“陌生性”,书有陌生感,才会引起读者好奇,具有吸引力。从陌生性的角度分析,经典的耐读性反映在三个方面。 首先,经典必然是独创的,是独一无二、无须重写的书。鲁迅被看作现代文学中的经典作家,也可能是以后世世代代的经典作家。为什么鲁迅是经典作家?读《阿Q正传》就可知道。鲁迅塑造了独一无二的人物形象:阿Q,并用阿Q这个形象来凝缩中国人的国民性———阿Q精神胜利法。他的自轻自贱,他的妄自为大,他的自我安慰、自我开脱之道,都和中国人的国民性息息相关。鲁迅当时就看穿了当代人的这些把戏。我现在读《阿Q正传》仍然感到很沉重,有时也会忍俊不已。为什么呢?因为看到阿Q,往往就想起身边的某某人,这个形象极为独特。 其次,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