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112291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之哲理诗课件(共16张PPT)

日期:2024-05-17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85次 大小:1730865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
  • cover
(课件网) 精读哲理诗.答题有术 古诗鉴赏二轮复习 。 一、学习目标 1.分析诗歌的写作结构,准确地把握诗歌内容。 2.调动知识储备与题干对接,进行思维建模。 二、教学重难点: 精准把握哲理诗内容,提高解题能力。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第16小题。 明发石山 杨万里 明发愁仍集,寒云又作屯。 悬知今定雨,正坐夜来暄。 便恐禾生耳,宁论客断魂。 山深更须入,闻有早梅树。 [注]①禾生耳:即禾头生耳,指庄稼遭雨后禾头长出卷曲如耳的芽蘖,预示收成不好。 16.《明发石山》 中蕴含两重哲理,对我们的学习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诗句简要说明。(6分) 课堂活动一:作为答题人,你如何研读文本,快速把握诗歌内容?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第16题。 明发石山 杨万里 明发愁仍集,寒云又作屯。 悬知今定雨,正坐夜来暄。 便恐禾生耳,宁论客断魂。 山深更须入,闻有早梅树。 [注]①禾生耳:即禾头生耳,指庄稼遭雨后禾头长出卷曲如耳的芽蘖,预示收成不好。 16.《明发石山》 中蕴含两重哲理,对我们的学习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诗句简要说明。(6分) 课堂活动一:作为答题人,你如何研读文本?把握诗歌内容? 唐诗尚情,宋诗重理。 哲理诗分类: 哲理诗是指写景状物,写人叙事时阐发自然世界与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的诗。哲理即是对社会现象或对人生的思考,对自然规律的总结。 1.描写自然景物的哲理诗。如: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2、描写社会政治的哲理诗,最能表现作者的思想观点,启迪深思。白居易的“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有谁知”(《放言》)。 3、描写人生理想的哲理诗,往往都是诗人的感情宣泄,真切自然,读了催人奋起。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过零丁洋》) 4、描写文艺创作的哲理诗。如:陆游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示子聿》); 结构: 一叙一议。写景、叙事都是为抒情或说理服务。 起承转合 (二)读文体特征。 内容: 写景、叙事———抒情。 写景、叙事———说理 (二)读文体特征。 绝句 宋.陈师道 书当快意读易尽, 客至可人期不来。 世事相违每如此, 好怀百岁几回开。 (三)联系生活实际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总结: 1.门类归属 2.读文体特征 3.联系生活实际 哲理:对社会现象、对人生的思考,对自然规律的总结。 把握诗歌内容思维模型: 读大题目 门类归属: 哲理诗 内容:写景、叙事、物———说理 一叙一议论 联系生活实际:悟出在社会现象、人生的思考,自然规律的总结。 课堂活动二:参照参考答案,进行阅卷判分。作为阅卷人,请说明判分理由。 明发石山 杨万里 明发愁仍集,寒云又作屯。 悬知今定雨,正坐夜来暄。 便恐禾生耳,宁论客断魂。 山深更须入,闻有早梅树。 [注]①禾生耳:即禾头生耳,指庄稼遭雨后禾头长出卷曲如耳的芽蘖,预示收成不好。 16.《明发石山》 中蕴含两重哲理,对我们的学习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诗句简要说明。(6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6题。 (一)分析你的答案与参考答案有哪些不同? 16.【参考答案】①首联、颔联均写诗人根据天气迹象预测出第二天的天气状况,可见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透过联系可以发现事物的规律。这启发我们在学习时也应注意知识之间的关联性,找到其中规律。 ②尾联意谓山深更应进去,听说那里的梅树已经开花了。喻指做事情遇到困难时,应不怕艰难、勇于探索,如此就会出现转机,获得成功。这启发我们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应迎难而上,如此方能让学识、能力更上一层楼。 16.《明发石山》 中蕴含两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