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五单元 中国民族器乐 高等教育-出卷网-《艺术———音乐鉴赏与实践》 中国民族器乐文化的源远流长,绚丽多姿,它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在世界的东方熠熠生辉。其载体———乐器陶埙、骨笛的产生更是历史久远,辽阔的祖国大地和复杂的地理环境造就了民族器乐的题材和体裁丰富多彩。 几千年以来,器乐的产生和发展与人民生活紧紧相连。传统民族器乐演奏多与民间婚丧喜庆、迎神赛会等风俗生活,以及宫廷典礼、宗教仪式等结合在一起。20世纪以来,多民族共同的智慧和对西方器乐文化的兼容并蓄,推动了我国器乐曲的不断发展。从独奏到重奏、合奏,器乐的演奏形式越来越丰富多样。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音乐工作者和民间艺人对传统乐器和器乐作品进行了大量的改革探索,取得了很大成果。创作了大量的器乐精品。 单元导学: 中国民族器乐分类: 1.独奏曲:只有一件乐器单独演奏的器乐曲。 2.重奏曲:多声部器乐曲,每个声部均由一件乐器演奏。 3.合奏曲:我国民族管弦乐种类较多,比较有特色的有广东音乐、江南丝竹、吹打音乐、福建南曲等。 一、《苏武牧羊》 苏武是中国历史上坚持民族气节的代表人物之一。汉朝时,苏武奉汉武帝之命出使匈奴,被单于扣留。苏武宁死不从,坚贞不屈,后被放逐到冰天雪地的北海牧羊,受尽苦难,抗争19年后终于回到汉朝。 作品鉴赏: 《苏武牧羊》的故事凄凉悲壮,用埙那旷远幽怨的音色来表现这一历史故事恰如其分。苍凉凄楚的阵阵埙声,仿佛是一位流落塞外苦寒之地的老人,在倾诉着生活的苦难和对故土的思念、对祖国的忠贞、对敌人的愤恨之情。 苏武留胡节不辱! 雪地又冰天,苦忍十九年。 渴饮雪,饥吞毡,牧羊北海边。 心存汉社稷,旄落犹未还。 历尽难中难,心如铁石坚。 夜坐塞上时听笳声,入耳痛心酸。 转眼北风吹,雁群汉关飞。 白发娘,望儿归,红妆守空帏。 三更同入梦,两地谁梦谁? 任海枯石烂,大节不稍亏。 终教匈奴心惊胆碎,拱服汉德威。 20世纪20年代,《苏武牧羊》被改编成学堂乐歌。请以埙独奏曲为背景,诵读歌词,加深理解。 实践活动: 埙 又称陶埙,是我国古老的吹奏乐器之一。埙起源于先民的生产劳动活动,用以模仿鸟兽叫声,诱捕猎物。埙用陶土烧制而成,为椭圆、圆形或橄榄形,顶端为吹口。埙的音色古朴、醇厚、浑圆,擅于表现凄凉、哀怨、悲伤的情绪。 知识链接: 民族管弦乐队使用的全部乐器可以分为四个组: 吹管乐器组:通过气流振动管体而发声,主要有笛、箫、管、埙、笙、唢呐、巴乌等; 拉弦乐器组:通过拨弦振动为主要发音,主要有二胡、京胡、高胡、马头琴等; 弹拨乐器组:通过弓弦为主要发音,主要有古琴、筝、琵琶、三弦、扬琴等; 打击乐器组:通过敲击乐器主体而发音,主要有锣、鼓、钹、板梆等。 知识窗: 二、《江河水》 《江河水》是20世纪50年代初,由东北民间乐曲移植改编而成的双管独奏曲,曾被用于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第一场《东方的曙光》中舞蹈“苦难的年代”的配乐。此曲描述的是一对恩爱夫妻的生死离别。丈夫服劳役离乡而去,惨死异乡;妻子闻讯,如雷轰顶,来到当年与丈夫依依惜别的江边,面对滔滔江水,悲愤欲绝,往事历历在目,似乎那滔滔的江河水就是她倾泻不止的眼泪。 作品鉴赏: 乐曲为三段体。引子部分为散板,乐曲开始,管子从最低音区起奏,旋律连续四次跳进上扬,悲愤之情迸发,随后旋律即层层下落以引出第一乐段缓慢、凄凉的主题。 第二乐段较弱,以对仗式的结构句法,上下呼应。旋律平稳,音乐深沉,如泣如诉。 第三乐段在经过中段的对比以后,紧接着管子和乐队强力合奏,犹如强压心头的怒火爆发。这个再现段落,以与前段不同的速度、力度和奏法,表达的情绪更为愤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