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124022

七年级科学下册(浙教版)2.3耳和听觉(第2课时)(教学设计 表格式)

日期:2025-05-18 科目:科学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82次 大小:348455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七年级,科学,下册,教版,听觉,2课时
  • cover
2.3 耳和听觉(第2课时)(教学设计) 年级 七年级 授课时间 课题 2.3 耳和听觉(第2课时) 教学 目标 科学观念:了解声音的特性及影响因素;知道音调与频率关系;了解噪声的危害及减弱噪声; 科学思维:能正确区分乐音和噪声,归纳噪声的减弱方法; 探究实践:通过小实验进一步了解和学习研究物理学问题的方法; 态度责任:激发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初步形成学以致用、联系实际的良好学习品质。 教学 重难点 重点:声音的三个特性;噪声减弱途径 难点:响度、音调的区分 学情 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浙教版七下第二章第3节。本节内容是在感觉世界及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等相关内容的基础上学习,学生有了学习感觉器官结构功能以及相关的生理知识的经验和方法,进一步学习耳这个重要的感觉器官,学生更加感兴趣。本节教材首先介绍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图片等手段增加学生的感观认识,接着介绍声音的三个特性,以及噪声污染等知识,认识到减弱噪声的相应方法等。本节内容的学习也为后续神经系统等知识的学习打下物质基础。 本节内容拟用2课时完成,第1课时主要学习耳的结构及听觉的形成;第2课时重点是声音的特性和噪声污染等内容。 教学 准备 课件、课本、实验活动器材等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新 课 导 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耳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听觉的形成过程。但是人们听到的声音是各种各样的,有的调子高,有的调子低,有的声音大,有的声音小,我们听到各种乐器的声音也是不同的,不同的人说话的声音也不同,我们可以清晰的识别熟悉的人的声音,那么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声音呢,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声音的特色。 回忆听觉形成过程,结合生活实例思考声音的产生原理。 新 知 讲 授 声音的特性 一、音调 人们听到的各种声音中,有的听起来调子高,有的听起来调子低。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音调的高低是由什么决定的呢? 活动: 1.拿一把塑料尺,让它从木梳的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你能辨别它们发出声音的差别吗? 可以辨别出两次声音有差别,划得快时声音较细,即音调较高,划得慢时声音较粗,即音调较低。 2.将一把钢尺压紧在桌面上,用手拨动其伸出桌外的一端。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重复上述实验。仔细观察钢尺的振动快慢,听听它发出的声音,你发现了什么?钢尺伸出不同的长度,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 实验现象:两次发出的声音粗细不同,钢尺伸出长度较长时,振动较慢,发出的声音较粗,音调较低;钢尺伸出长度较短时,振动较快,发出的声音较细,音调较高。 实验结论:声音音调的高低与发声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音调就越高,物体振动的越慢,发出的音调就越低。 注意事项:实验要控制变量,控制其他条件相同,只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如1/4钢尺、1/2钢尺、3/4钢尺等。 物体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可用字母f表示)。物体振动得越快,频率就越大,音调就越高,物体振动的越慢,频率就越小,音调就越低。频率的单位是赫兹(Hz),简称赫。 通过以上实验可知钢尺伸出桌面长时振动频率低,钢尺伸出桌面短时振动频率高,故振动频率的高低跟发声体的形状、尺寸和材料有关。一般情况下,发声体的长度越长,振动频率越低,长度越短,振动频率越高。 活动:取一套音叉,每支音叉上刻有一个数据,表示该音叉所产生的声音的频率。试利用不同的音叉产生不同频率的声音。听一听,频率越大的音叉,发出的声音音调是否越高? 频率越大的音叉振动得越快,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 不同音调的声音的波形图 如图可知,相同时间,甲的波的个数少,振动的频率低,乙的波的个数多,振动频率高,故甲的音调较低,乙的音调更高。 思考与讨论: 1.一只蜜蜂飞过耳边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