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124028

七年级科学下册(浙教版)2.5光的反射和折射(第2课时)(教学设计 表格式)

日期:2024-11-23 科目:科学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45次 大小:504179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七年级,教学设计,2课时,折射,反射,科学
  • cover
2.5 光的反射和折射(第2课时)(教学设计) 年级 七年级 授课时间 课题 2.5 光的反射和折射(第2课时) 教学 目标 科学观念: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正确绘制虚像;知道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 科学思维:理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正确区分实像与虚像;应用规律解释现象; 探究实践:通过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初步形成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态度责任:通过交流活动形成相互评估和听取反馈意见的科学观念;体验科学的美妙与和谐,保持持久的学习兴趣投入后续的学习。 教学 重难点 重点: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 难点:平面镜成像作图;应用光的反射完成平面镜成像实验 学情 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浙教版七下第二章第5节,本节内容由三部分构成: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主要介绍了光的反射规律及生活中的反射现象,平面镜成像规律、原理,光的折射规律及折射现象,知道光路的可逆性;学生在已学习光的直线传播相关知识基础上,初步具备了光的概念,本节内容进一步认识到光在不同介质中发生的光路现象,学会用光路图解决生活中的光路问题,所以本节内容是前面光的知识的伸延和应用。虚像是学生首次接触的概念,为后续凸透镜成像奠定基础。所以本节内容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和地位。 本节内容拟用3课时完成教学,第1课时主要内容为光的反射;第2课时主要内容为平面镜成像;第3课时主要内容为光的折射。 教学 准备 课件、课本、实验活动器材等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新 课 导 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光的反射现象,生活中很多现象是利用光的反射,我们平时使用的镜子的表面是平的,叫做平面镜。利用平面镜可以看到镜子里有一个跟你一样的“人”,镜子里的那个“人”就是你的像。它的成像原理就是利用光的反射,那么平面镜成像有哪些特点呢,接下来我们来探究一下其中的奥秘。 思考平面镜成像时物和像的关系? 新 知 讲 授 一、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 【提出问题】对着平面镜照自己的时候,我们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的大小、位置跟我们自己的大小、所处的位置有什么关系?下面让我们用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来探究平面镜的成像规律。 【设计实验】(1)在桌面上铺一张白纸,将一块玻璃板竖立在纸上,在纸上记下玻璃板的位置。选取两支大小相同的蜡烛,把一支蜡烛点燃放在玻璃板的前面,观察玻璃板后面蜡烛的像。 (2)再拿另一支没有点燃的蜡烛,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前面那支蜡烛的像完全重合为止。这个位置就是点燃的蜡烛所成像的位置。用笔在纸上记下这两个位置。实验中观察到的蜡烛的像与蜡烛的大小是否相同?移动点燃的蜡烛到另一个位置,重做上面的实验。 (3)用直线把每次实验中的蜡烛和它的像的位置连起来,用刻度尺测量出它们到玻璃板的距离,并加以比较。 【实验数据】 次数蜡烛到平面镜的距离/厘米蜡烛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厘米蜡烛的像与蜡烛的大小关系11010等大21515等大32020等大 【分析论证】蜡烛所成像的位置和蜡烛的位置有什么关系?它们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1)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得出,蜡烛的像到镜面的距离和蜡烛到镜面的距离是相等的。 (2)由实验观察和测量可得:①蜡烛的像与蜡烛的大小是相等的;②蜡烛的像和蜡烛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实验结论】平面镜成像规律:①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②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③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注意事项】 (1)实验中用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便于确定像的位置(因为玻璃板反射光的同时透光,能观察到像的位置,若用不透光的平面镜做实验,则无法透过平面镜看到像的位置)。 (2)实验时应选择较薄的玻璃板的原因:防止蜡烛通过玻璃板的前后两个表面两次反射成两个像,影响实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