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光的反射和折射(第3课时)(教学设计) 年级 七年级 授课时间 课题 2.5 光的反射和折射(第3课时) 教学 目标 科学观念:了解光的折射现象,知道折射光线和折射角;了解光的折射规律;了解光折射中光路的可逆性; 科学思维:能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折射现象; 探究实践:通过演示实验,培养观察能力,鼓励动手实验,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和概括出光的折射规律; 态度责任:验探究过程和方法,形成科学探究意识,领会科学探究之路艰辛,养成尊重知识的意识和态度。 教学 重难点 重点:光的折射规律 难点:利用折射规律作图及解释相关现象 学情 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浙教版七下第二章第5节,本节内容由三部分构成: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主要介绍了光的反射规律及生活中的反射现象,平面镜成像规律、原理,光的折射规律及折射现象,知道光路的可逆性;学生在已学习光的直线传播相关知识基础上,初步具备了光的概念,本节内容进一步认识到光在不同介质中发生的光路现象,学会用光路图解决生活中的光路问题,所以本节内容是前面光的知识的伸延和应用。虚像是学生首次接触的概念,为后续凸透镜成像奠定基础。所以本节内容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和地位。 本节内容拟用3课时完成教学,第1课时主要内容为光的反射;第2课时主要内容为平面镜成像;第3课时主要内容为光的折射。 教学 准备 课件、课本、实验活动器材等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新 课 导 入 将一根筷子斜放在装有水的杯子里,从上面往下看,筷子发生了什么变化?这是为什么呢?接下来我们探究一下其中的奥秘。 观看图片,思考筷子折断的原因? 新 知 讲 授 一、光的折射现象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到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图中筷子“折断”就与光的折射有关。下图为光从空气射入水中的光路图。PQ是空气和水的分界面。 一点入射点O三线法线NN’入射光线AO折射光线OC两角入射角∠AON(即α)折射角∠CON′(即γ) (折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 发生光的折射现象时,往往同时发生光的反射现象。 当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发生的是折射现象,没有射入另一种介质,而在介质表面上返回原介质中发生的是反射现象。 二、光的折射规律 【提出问题】让一束光从空气以不同角度射入水中,传播方向是否会发生偏折 怎样偏折 【设计实验】用水槽、激光笔、可折转的光屏等组成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让一束光从空气以不同的角度射入水中,观察光束在空气中和水中的径迹。分析光束进入水中后传播方向的偏折情况。 (1)观察入射光线、法线、折射光线的位置关系,将有折射光线的半个光屏向后折转一个角度,观察光屏上是否还有折射光线; (2)改变入射角的大小,比较每一次入射角和折射角的大小 以及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变化情况,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3)如果让光垂直射向水面,进入水中的光线又会怎样? (4)让光逆着原折射光线的方向从水中射入空气中,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现象: (1)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折转光屏无法观察到折射光线,折射光线、法线与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 (2)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随入射角的减小而减小。 (3)垂直射入光线时,光的传播方向没有发生改变。 (4)射入空气中的折射光也逆着入射光方向射出,即光路是可逆的。 实验结论: 光的折射规律: ①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三线共面); ②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法线居中) ③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从水或其他介质射向空气时,折射光线偏离法线,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当入射角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