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136262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邵樊片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日期:2024-06-18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88次 大小:6884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江苏省,期中,解析,原卷版,试题,语文
    七年级语文期中试卷 2024.04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注意:所有答案都必须写在答题卡上,在其它地方作答,答案无效。)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30分) (一)语言积累(22分) 1.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后面四道小题。 瘦西湖畔,风光正好!清晨风和,小桥宛转,苔痕印阶,人们徜( )徉其中,悠然自得;正午日丽,何园、个园展开宽厚温暖的臂膀,拥抱着一批批慕名而来的游客;夜幕降临,皎皎月华照耀着斑lán( )大地,古街、老巷、灯光,似有无言的默qì( ),静静地守候着这一方古城。恍( ) 惚间,千年前的胜景依稀在这里驻足,模糊了岁月的沧桑。 (1)结合语境,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徜( )徉 斑lán( ) 默qì( ) 恍( ) 惚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模糊了岁月的沧桑”中“模糊”是动词,是“使不清楚,混淆”的意思。 B. “静静地守候着这一方古城”中,“地”“着”分别是动态助词和结构助词。 C. “何园、个园展开宽厚温暖的臂膀,拥抱着一批批慕名而来的游客”运用了拟人的修辞。 D. 语段最后一句是运用了想象,是虚写。 【答案】(1) ①. cháng ②. 斓 ③. 契 ④. huǎng (2)B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徜徉,cháng yáng,彷徨,心神不宁;陶醉于某事物当中。 斑斓,bān lán,色彩灿烂绚丽的样子。 默契,mò qì,心灵相通,配合得很好。 恍惚,huǎng hū,指精神游离在外,不能集中,神志不清,思考能力下降。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词性、修辞和表现手法。 B.“地”是结构助词,“着”是动态助词; 故选B。 2. 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我们不要把精力全放在微不足道的小事上,而要从大局出发,大处着眼,统筹规划。 B. 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C. 吃水不忘挖井人,生活在幸福和平年代的我们不能忘本,不能忘记那兀兀穷年里发生的感人故事。 D. 当时,他是美国家喻户晓的人物,因为他曾成功地领导战时美国的原子弹制造。 【答案】C 【解析】 【详解】这道题目考查是成语的理解与运用。要想正确地运用成语,必须准确理解成语的意义,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词义的范围、词义的轻重、感彩等。C项的成语使用有误,“兀兀穷年”的意思是辛辛苦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用在此处与句意不符。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成语的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要结合积累的成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成语常见的错误有: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重复冗赘、谦敬错位、自相矛盾、不合语境等。 3. 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闻一多,诗人、学者、民主战士,诗集代表作有《红烛》《死水》,学术代表作有《神话与诗》《唐诗杂论》。 B. 《木兰诗》选自北宋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它与《孔雀东南飞》合称为“乐府双璧”。 C. 史书编撰体例有编年体、纪传体和国别体等,《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D. 谥号,是古人死后依其生前行迹而为之所立的称号。如,欧阳修的谥号是“文正”。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D.欧阳修谥号是“文忠”。在历史上能得到“文正”这个谥号的人,大多都是当时文人敬仰的对象,如范仲淹、曾国藩等; 故选D。 4. 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请根据提示填写相应的古诗文。 (1)_____,弹琴复长啸。(《竹里馆》王维) (2)杨花榆荚无才思,_____。(《晚春》韩愈) (3)此夜曲中闻折柳,_____。(《春夜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