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145207

4.9.1 血液教学设计(表格式)北师大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

日期:2025-05-01 科目:生物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38次 大小:2359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4.9.1,血液,教学设计,格式,北师大,生物学
  • cover
北师大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九章《9.1.1血液》教学设计 课题 第九章 《专题一 血液(第1课时)》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 1. 课程标准分析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在“生物圈中的人”这一主题下,建议教师帮助学生形成的重要概念是“血液循环系统包括心脏、动脉、静脉、毛细血管和血液,其功能是运输氧气、二氧化碳、营养物质、废物和激素等物质。”本课时的具体内容是说出血液的成分和功能;活动建议有:观察血涂片、解读血常规化验的主要数据。 2.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内容选自义务教育教科书《生物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9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第一节血液,包括血液的成分及功能。血液本身就是人体内物质运输的载体,因此血液也是学习本章的基础。教材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血液分层的教学视频对血液的组成有个宏观的感受,再使用显微镜观察人血永久涂片学习血细胞的特点及功能,符合学生的从宏观到微观,由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 3. 学生学情分析 血液对于学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几乎所有的学生都真实的接触过血液,对血液的颜色、血液流出体外会自动凝固等现象有一些感性的认识,但是血液里含有哪些成分,各成分具有什么作用,学生还知之甚少。因此,要抓住学生对血液的新鲜感,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实验等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血液的成分及功能的认识,构建重要概念。 4. 学习目标叙写 根据《课标》、材教学内容、学生认知,基于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设定了以下教学评目标: 4.1通过观察血液分层现象教学视频,说出血液的组成及功能,认识血液的重要性,认同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点。 4.2通过使用显微镜观察人血永久涂片,区分白细胞和红细胞,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提升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 4.3通过分析血液分析报告单,学会解读血常规化验的主要数据,培养自我保健意识,体验生活和科学的紧密联系,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5. 评价任务设计 5.1 说出血液的组成及功能,认识血液的重要性。 5.2 使用显微镜观察人血永久涂片,区分白细胞和红细胞。 5.3 比较红细胞、白细胞与血小板的形态、结构、数量和功能的不同。 5.4 分析血液分析报告单,学会解读血常规化验的主要数据。 5.5 构建本节课的知识思维导图,系统构建概念,形成结构和功能统一的生命观点。 5.6 通过课后练习题检测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水平。 6. 学习活动设计 本节课采用微课、学生分组实验、小组合作等多种方式,将血液的成分和功能这一重要概念逐一突破,引导学生建立这节课的知识思维导图,注重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培养。 教学环节和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评价任务设计意图 回顾旧知,引入课题: 1.提问:通过前一章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馒头中淀粉最终在消化系统内被分解成什么物质? 2.分解后的葡萄糖到哪里去了? 3.进入血液的葡萄糖最终要达到哪里? 4.负责人体内物质运输的器官组成了人体的循环系统, 5.循环系统包括哪些呢 请阅读教材P26。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构成血液循环系统的重要成分—血液。 答:葡萄糖 答:小肠周围的血液里 答:组织细胞 回答:需要借助循环系统。 阅读教材并回答:循环系统包括血液循环系统和淋巴循环系统,其中主要的是血液循环系统由心脏和血管组成,血液在其内循环流动。1.完成循环系统的概念图。通过前一阶段的知识引入本章的学习内容,利用学生对血液的感性认识,激起学生学习血液的兴趣,探索血液成分及功能的渴望。 课中探索: 1.血液的组成1. 血液是什么?有什么作用?请同学谈谈对血液的认识。 2. 血液是一种红色粘稠的液体。当感冒发烧的时候医生要求抽血。这是一份血液检测报告单,从报告单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