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146191

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

日期:2024-05-18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34次 大小:3950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江苏省,期中,答案,试题,语文,检测
  • cover
2023-2024学年度高二下学期期中检测试卷 语文 2024.04 (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本人的学校、班级、姓名、考试号填在答题卡上。 2.将每题的答案或解答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只交答题卡。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文学想象和虚构不能脱离现实,这里的现实包括现实经验、现实逻辑和现实关怀三个方面。 现实经验不仅是某个人经历的现实,而且是一种无数人共同经历的普遍性现实,即人民大众所体验着的更切身、更深刻的现实。事实证明,往往是那些跟普通人民息息相关的经验和现实更能够引起社会共鸣。比如伤痕文学、改革文学、底层文学,都因为切中了人民现实经验的敏感点而广为传播、广受好评。 文学想象服从现实逻辑是指写作必须遵循一般的生活情理、历史背景和逻辑因果。很多历史题材作品虽下了很大功夫,但还是在背景知识上出错;有的作品的想象和虚构不顾人物的性格及环境的可能性,这些都有悖于写作的现实逻辑。事实上,即使是诉诸荒诞变形的现代主义作品,现实逻辑也是非常重要的。卡夫卡的《变形记》让格里高尔变成甲虫,这是超越现实逻辑的,但是为了让这个超现实逻辑获得读者的信赖,卡夫卡使用了细致入微的现实逻辑。他写格里高尔成了甲虫靠壳着床,无数细小的脚即使拼命舞动也无法成为着力点帮助他翻身,唤起了读者真切的现实感。可见,超逻辑的现代作品内在也借助于现实逻辑来获取读者的信赖和共鸣。 文学想象并非凌空蹈虚,还必须有真正的现实关怀。现实关怀未必直接体现为现实题材和现实手法,现实关怀是指作品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都基于对现实问题的关切、思考和热爱。现实关怀既印证着作家作为当代人的当代性,也创造了作品跟现实、时代产生更血肉相连的纽带。 (选自陈培浩《想象与虚构的可能和限度》,有改动) 材料二: 2020年贺岁电影引发的争议,一直横亘在作家创作与读者接受之间,那就是:文学是“真实”的吗? 在文学理论批评中,有“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这两个概念。“艺术真实”是对“生活真实”的高度提炼,是另一层次上的更高级的“真实”。 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中指出:“作品总得有一个直接或间接地导源于现实事物的主题———总会涉及、表现、反映某种客观状态或者与此有关的东西。”纵观古今中外的经典文学作品,我们会发现那些饱蕴着深沉的现实情愫和生活哲理的文学作品总会引起读者强烈的精神共鸣。阅读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我们能够体会到热恋中情欲煎熬如慕如诉;吟诵苏轼的“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我们感慨作者的“当时只道是寻常”;阅读《巴黎圣母院》,我们仿佛听到加西莫多敲的那声孤独又深沉的钟声;品味舒婷的《致橡树》,我们也期待找到我们生命中的那株木棉或橡树…… 经典文学的真实性绝不是对社会生活简单的摹写和反映,而是在对生活现实高度提纯后,对我们时代本质的深邃洞见,对人类生存状态的深切关注,是历史规律的真、生活本质的真、个人情感的真。在阅读文学作品时,我们会看到《牡丹亭》中杜丽娘死而复生,《西游记》中孙悟空上天入地,《浮士德》中浮士德返老还童。除了这些高雅的严肃文学外,还有近来十分流行的穿越类作品以及科幻类作品。这些明显不符合生活真实,但我们不能否定这些作品的“真实性”,因为这是一种基于生活真实、浓缩生活真实的高度艺术真实。 艺术逻辑与生活逻辑之间有一种既贴近又疏离的悖论。文学创作中,创作主体会根据审美规律以及表达需要对客体进行干预。生活逻辑是对生活真实性的高度遵循,但艺术逻辑恰好可以摆脱这种束缚,根据读者受众的阅读期待以及客体自身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