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15472

山东滕州 2015 优秀教案评比 北师大版语文 七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5《背影》

日期:2024-06-03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31次 大小:1609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山东,七年级,背影,单元,第三,上册
  • cover
课 题:《 背 影 》 课 型:主读课文 上课日期:10月11日 作 者:颜 雯 单 位:滕州市墨子中学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背 影》(1课时) 课前预习 1.反复朗读课文,带着感情去读。 2.读文中的父亲,想自己的父母,理解亲情。 相关课程标准 “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 的体验。”“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应该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教学目标 1.学习抓住人物特征进行人物刻画的写法。 2.反复朗读,体会朴实的文字里传达出来的深情。 评价任务 1.通过阅读,梳理出文中所记叙的事件。 2.初步感知人物的一言一行所传达出的情感,体会人物内心的情感变化。 3.精读课文,把握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老师想听一听大家的心声:爸爸妈妈爱你吗?(爱)那请你回想一下,父母的哪些举动、言行让你感受到了爱? 父母的爱是这个世界上最独特的,回家时的那一 声声唠叨,学习时的那一声声催促,熟睡中那一次次悄悄地关注……都是爱。这份爱浓缩在生活的点点滴滴里,也印刻在著名散文家朱自清先生的美文《背影》里。今天让我们走近这篇散文,一起来读懂这份爱。 二、板书课题,展示目标 1.学习抓住人物特征进行人物刻画的写法。 2.反复朗读,体会朴实的文字里传达出来的深情。 三、朗读课文,感知内容 梳理事件,明晰课文脉络。 这篇文章作者回忆了20岁时父亲去车站送我回北京念书的故事,在课文中围绕父亲写了哪些事? 事件概括方式及要求: ①以“父亲”为主语造句,选用文中的词语 ②句子简洁,必须含有一个动词 例: 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 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参考答案:(1)父亲交卸了差事(2)父亲回家奔丧。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学会有效利用文句中的关键词有效组合、黏贴成句,简洁、概括性地表达文意。通过这样一项活动设计引导学生熟悉课文内容。 (二)生读文,个别展示 投影: ①父亲交卸了差使②父亲回家 奔丧③父亲变卖典质还了亏空④父亲借钱办丧事⑤父亲到南京谋事⑥父亲说定不送我⑦父亲决定自己送我⑧父亲讲定价钱⑨父亲买橘子⑩父亲少年出外谋生⑾父亲待我不同往日⑿父亲写信给我 哪些事是为儿子做的?看到父亲为儿子做的这一切,你的感觉是怎样的? 预设:感动。觉得应该呀。 我也觉得做父母的为儿子做这一切是天经地 义的,但文中的儿子———一个20多岁的小伙子却流泪了,这其间一定有触动作者内心的东西,让我们走近背影,去寻找那一敲响作者心灵之弦的一抹真实。 四、赏读经典,吟咏情感 (一)一读背影,读懂父亲爱 1.文章题目为“背影”,文中具体刻画了父亲做什么事的背影? 父亲过铁道为我买橘子的背影。 2.作者事隔2年依然记得这个背影,这一定不是一个寻常的背影。那咱们来读一读好不好?你可以放声去读,尽情地读,在读中绘制这个背影图。 3.你绘制出来一个怎样的背影?可以用哪些词来形容?为什么用这个词形容,请结合文中的具体词语或句子来说一说。 (蹒跚 努力 吃力 胖 轻松 沉重 担心 不舍 牵挂) 在学生解说时随时生成问题,牵拉出深层比较和顿悟。 预设: A.动作:买橘子极其艰难———仍极力而为,为儿子买回橘子(每一个动作里都蕴含着浓浓的爱子之情) 朗读,读出儿子看到这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