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161050

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十河中学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阶段评估语文期中模拟试题(含答案)

日期:2024-06-03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85次 大小:20707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语文,八年级,答案,模拟试题,期中,评估
  • cover
亳州市谯城区十河中学阶段复习评估试题(安徽专版) 语 文 注意事项:满分为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答题时间为150分钟;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35分) 1、默写(10分) (1)读诗文,就是读美景,读自然。读李白《送友人》中“① ,② ”,让我们读到青山的静默、白水的流转,环境的明丽;读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中“③ ,④ ”,让我们读到鸟与人的感受,山光、潭影空寂中的禅意;读柳宗元的《小石潭记》中“⑤ ,⑥ ”,让我们读到鱼儿忽动忽静的活泼,潭水清澈。 (2)读诗文,就是读诗人,读人生。读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⑦ ,⑧ ”让我们读到诗人虽身处漏雨茅屋,仍希望温暖天下寒士的济世情怀;读陆游《卜算子·咏梅》中“⑨ ,⑩ ”,让我们读到诗人至死不渝的爱国之情。 2、请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1)—(4)题。(13分) 东汉和帝时,有个许慎,作了一部《说文解字》。这是一部划时代的字书。经典和别的字书里的字,他都搜罗在他的书里,所以有九千字。而且小zhuàn之外,兼收籀文、“古文”;“古文”是鲁恭王所得孔子宅“壁中书”及张仓所献《春秋左氏传》的字体,大概是晚周民间的别体字。许氏又分析偏旁,定出部首,将九千字分属五百四十部首。书中每宇都有说解、用晚周人作的《尔雅》,扬雄的《方言》,以及经典的注文的体例。这部书意在帮助人通读古书,并非只供通俗之用,和秦代及西汉的字书是大不相同的。它保存了一些晚周文字,让后人可以溯源沿流;现在我们要认识商周文宇,探寻汉以来字体演变的guī迹,都得凭这部书。而且不但研究字形得靠它,研究字音字义也得靠它。研究文字的形音义的,以前叫“小学”,现在叫文字学。从前学问限于经典,所以说研究学问必须从小学入手;现在学问的范围是广了,但要研究古典、古史、古文化,也还得从文字学入手。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小zhuàn( ) 籀( )文 溯( )源 guǐ( )迹 (2)以上文段出自 (作者名)的《经典常谈》,该书共有13篇,按照 的顺序排列,《说文解字》中的象形、指事、会意、 都是造字的方法。(3分) (3)结合汉字演变的规律,下列选项中所用书体与书法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隶书 草书 楷书 B.隶书 行书 楷书 C.楷书行书 隶书 D.行书 隶书 楷书 (4)《经典常谈》是写给中学生看的一本书,与一般学术著作不同,他娓娓道来,常有引人入胜之处。请你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谈一谈读经典的意义。(4分) 3、学校开展“以和为贵”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阅读以下材料,完成相关任务。(12分) 【材料一】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孔子) 和者,无乖戾之心;同者,有阿比之意。(朱熹) 【材料二】 A.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礼记》) B.和以处众,宽以接下,怒以待人,君子人也。(林逋《省心录》) C.兄弟和,虽穷氓小户必兴:兄弟不和,虽世家宦族必败。(曾国藩) 【材料三】 大学士张英的府邸与吴家相邻,吴家盖房欲占张家隙地,双方发生纠纷,告到县衙。因两家都是高官望族,县官难以定夺。张英家人写信告知,张英阅罢,立即批诗寄回,诗曰:“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得诗,旋即拆让三尺,吴家深为感动,也连忙让出三尺。于是,便形成了一条穴尺宽的巷道,两家和睦相处。 【材料四】 战国时,赵国舍人蔺相如奉命出使秦国,不辱使命,完璧归赵,赵王封他为丞相,老将廉颇居功自傲,对此不服,屡次故意挑衅。蔺相如以国家大事为重,始终忍让。后来廉颇终于醒悟,向蔺相如负荆请罪。将相和好,共同辅国。这件事流传千古,成为了美谈。 (1)根据材料一,探究“和”的含义。(3分) (2)学校开展“以和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