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167174

第1章 旅游交际礼仪 课件(共14张PPT)《旅游交际礼仪》同步教学(东北财经版)

日期:2025-05-17 科目: 类型:课件 查看:51次 大小:5068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财经,东北,教学,同步,旅游交际礼仪,PPT
  • cover
(课件网) 第1章 礼仪概述 1.1 礼仪的基本概念 1)礼貌、礼节、礼仪 (1)礼貌是人与人之间在交往过程相互表示敬重和友好的的行为准则,它体现了时代的风貌与道德品质,体现了人们的文化层次和文明程度。礼貌可分为礼貌语言和礼貌行动。 (2)礼节是人们在日常生活,特别是在交际场合中,相互问候、致意、祝愿、慰问以及给予必要的协助与照料的惯用形式。礼节是礼貌地具体表现。 (3)礼仪是个复合词语,包括“礼”和“仪”两部分:“礼”指在一定的社会道德观念和风俗习惯基础上形成的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仪”指人们的容貌举止、神态服饰和按照礼节进行的仪式。礼仪是有形的,它存在于礼会的一切交往活动中,其基本形式受物质水平、历史传统、文化心态、民族习俗等众多因素的影响。礼仪具体体现在礼貌、仪表(仪态表情),礼节、仪式等方面,而语言(包括书面和口头的)、行为表情、服饰器物是构成礼仪最基本的三大要素。 1.2 礼仪的起源和发展 1.2.1 礼仪的起源 儒家认为,我国完整的礼仪制度是西周初年周公(姬旦)创制的,即所谓“周公制礼作乐”。相传周公著《周礼》,全书共6篇,按天、地、春、夏、秋、冬六官分述。《周礼》不仅制定了人们的行为规范,而且论述了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各个方面的典章制度。除《周礼》外,还有汇集春战国时期礼制的《仪礼》和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礼记》,合称“三礼”。历代统治阶级都把“三礼”奉为经典,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渗透到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 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孔子对礼仪非常重视,他明确告诫弟子:“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孔子之所以如此重视“礼”,因为“礼”代表了孔子的政治理想。 1.2.2 礼仪的发展 礼仪的起源时期———夏朝以前(公元前21世纪以以前)。 礼仪的形成时期———夏、商、西周三代(公元亡前21世纪———前771年)。 礼仪的变革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1年———公元前221年)。 礼仪的强化时期———秦汉到清末(公元前221年———公元1911年)。 1.2.3 礼仪的特征 1)普遍性 2)阶级性 3)民族性、国别性 4)时代性、继承性 5)地域性 1.3 学习旅游交际礼仪的意义和方法 1.3.1 学习旅游交际礼仪的意义 1)学习并践行旅游交际礼仪能塑造良好的个人形象 2)学习并践行旅游交际礼仪能塑造企业的良好形象 3)学习并践行旅游交际礼仪有利于塑造旅游行业的良好形象 4)学习并践行旅游交际礼仪有利于塑造新兴大国的国家形象 1.3.2 学习旅游交际礼仪的方法 1)确立目标,锲而不舍 2)知行合一,注重实践 3)内外兼修,全面发展 4)学会微笑,比学赶超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