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204702

青岛版 科学 (六三制) 五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空气 单元检测题AB卷(含解析)

日期:2025-10-03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试卷 查看:13次 大小:92641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单元,青岛,AB,检测,空气,第二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单元检测试题 第二单元 空气 温馨提示:做题时一定要认真审题,注意书写啊! 一、填空题 1.绿化带植物的叶子上有灰尘,说明此处空气有( )。 2.发生火灾逃生时,要用( )捂住口鼻,尽量( )身体,以减少浓烟的伤害。 3.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_____、_____和达到可燃物的燃点。 4.二氧化碳是( )、( )的气体,比同体积的空气( )。 5.空气是由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其中氧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 ),氮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 )。 6.( )是指有些人由于机体适应了高海拔地区的低氧环境,进入氧气含量相对高的地区会产生一系列不适应症状的现象。 二、判断题 1.为了减少空气污染我们应该采取低碳、节俭的生活方式。( ) 2.灭火器在室外使用时,应选择上风向喷射。( ) 3.蜡烛燃烧时间长短与助燃的空气有关。( ) 4.我们周围空着的空间并不真正是空着的,而是充满空气。( ) 5.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因此对人类活动没有好处。( ) 6.正常人吸入高浓度氧气的时间越长越好。( ) 三、选择题 1.田野里空气清新,主要原因是( )。 A.田野污染少,绿色植物多 B.田野人口稀少,二氧化碳含量少 C.田野没有污染 2.在商场中,火灾发生初期,最佳的逃生通道是( )。 A.电梯 B.楼梯 C.跳窗 3.下列( )不能达到灭火的目的。 A.隔离可燃物 B.降温到该物质的燃点以下 C.隔绝二氧化碳 4.二氧化碳的用途不正确的是( )。 A.制作碳酸饮料 B.作为助燃剂 C.作为制冷剂 5.空气中( )支持燃烧。 A.氧气 B.二氧化碳 C.氮气 6.空气中能支持燃烧的气体是( )。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四、实验题 1.空气是由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其成分大致可以分成哪两类?请写出你的猜想和验证方案。 2.实验目的:探究空气的成分。 实验器材:剪去底部的矿泉水瓶、蜡烛、木条、红墨水、水槽等。 实验步骤: 1).将蜡烛固定在水槽中,向水槽中倒入适量的水,加几滴红墨水,再点燃蜡烛。 2).扣上矿泉水瓶,观察蜡烛的燃烧情况和矿泉水瓶内水面的变化。 3).把水槽中的水加到与瓶内水面一样高。 4).拧开瓶盖,把燃烧的木条迅速插入瓶口,观察燃烧木条的变化。 实验现象: (1)罩上矿泉水瓶后,蜡烛_____,矿泉水瓶内水面_____。 (2)把燃烧的木条迅速插入瓶口,木条_____。 实验结论:_____。 3.探究氧气的特点: (1)观察氧气的颜色,发现氧气( )。 (2)边移动玻璃片边用手轻轻扇动瓶口处的气体,闻一闻氧气的气味,发现氧气( )。 (3)移开玻璃片的缝隙插入带火星的木条,观察现象,发现带火星的木条很快( )起来。实验说明:通常情况下,氧气是一种( )、( )、( )的气体。 五、简答题 1.为了让空气更清新,人们采取了哪些措施? 2.怎样使用灭火器?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污染 解析:空气污染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引起某些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足够的时间,并因此危害了人类的舒适、健康和福利或环境的现象。我们生活中可以找到很多空气污染的现象,比如小区附近的绿化带里,植物叶子上有很多灰尘,说明周围扬尘很多,空气受到了污染。 2. 湿毛巾 压低 解析:遇到火灾逃生时,首先要保证自身安全,不能乘坐电梯。穿过浓烟时,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使身体贴近地面,还可以披上湿被褥。 3. 可燃物 氧气 解析: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燃烧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一是要有可燃物,二是要有氧气,三是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某种物质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叫做燃点。 4. 无色 无味 重 解析: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比同体积的空气重,一般情况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能够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5. 21% 78% 解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