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206903

【核心素养目标】湘人版《劳动实践指导手册》九下 任务二 项目二《制作有机肥》课件+教案+素材

日期:2025-11-07 科目:劳动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43次 大小:5911936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任务,教案,课件,制作有机肥,项目,九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2课《垃圾变肥料-制作有机肥》教学设计 课题 垃圾变肥料-制作有机肥 单元 第二单元 学科 综合实践活动 年级 九年级 核心素养目标 劳动观念:通过实践活动,了解进行有机肥制作的流程,能够形成积极的劳动态度和价值观。劳动能力:通过进行制作有机肥的实践学习,培养自身的动手能力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提高劳动效率。劳动习惯与品质:通过实践和团队分工合作,培养自身的动手技能、协作精神和责任感等良好的劳动习惯。劳动精神:通过动手实践,体验到动手制作有机肥的乐趣,并克服困难,培养自身热爱劳动,善于学习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过实践活动,了解进行有机肥制作的流程,能够形成积极的劳动态度和价值观。 教学难点 通过动手实践,体验到动手制作有机肥的乐趣,并克服困难,培养自身热爱劳动,善于学习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第2.2课 《垃圾变肥料-制作有机肥》板书课题。播放视频。 观看教学视频。 将学生的注意吸引到课堂。 讲授新课 新知讲解:板书课题。一、劳动目标【学一学】项目二:制作有机肥肥料简史据考古研究,我国早在商代就开始对农田施肥了。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卜辞中就有“尿有足、乃圣田”一说。春秋战国时期,施肥逐渐普及。《荀子·富国》中说:“多粪肥田,是农夫众庶之事。”《孟子·万章下》中说:“耕者之所获,一夫百亩,百亩之粪,上农夫食九人。”意思是,一个劳动力所耕的一百亩地,全部施上肥,它所产的粮食就能养活九口人。可见施肥的增产效果是很显著的。我国历代都很重视培肥地力,以保持地力常新壮元代王祯在《农书》中记载:“田得之为膏润,唯务本者知之。所谓惜粪如惜金也,故能变恶为美,种少收多。”古代城市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便逐渐形成了一条“挑粪卖肥”产业链。二、劳动准备厨余垃圾快速堆肥(波卡西堆肥法)原理:通过EM菌作用,降解有机废弃物料中的粗蛋白、纤维素、木质素及糖类,产生容易利用的无机态养分或腐殖质等;EM菌在堆肥过程中,可以有效抑制腐败菌生长,从而减少腐败物质产生,避免堆肥发出难闻的气味。制作材料与工具:厨余垃圾、波卡西堆肥桶、EM菌发酵粉、旧报纸或者废纸板等。三、劳动实践1. 在波卡西堆肥桶底部铺一张旧报纸或废纸板,避免桶底洞口堵塞。在纸上铺一层EM菌发酵粉。2. 将厨余垃圾切碎并沥干水分,然后倒入波卡西堆肥桶。第一次将厨余垃圾添加至10cm高处即可。3. 在第一层厨余垃圾上撒一层EM菌发酵粉,覆盖率最好在75%以上,然后压紧。之后每加一层厨余垃圾就覆盖一层EM菌发酵粉。4. 重复上述步骤,直到装满堆肥桶,盖好桶盖,密封发酵。5. 发酵7天后,开始取肥液,每1~2天排一次肥液,否则会影响发酵效果。收集的肥液呈透明淡茶色,说明发酵成功;如果肥液颜色浑浊,则应开盖增加EM菌发酵粉的用量。6. 10~15天后,波卡西堆肥桶内的厨余垃圾长满白色或者偏红色菌丝,说明发酵正常堆肥成功。7. 再过5~7天后,菌丝老化、消失,可将堆肥全部倒出,作为基底肥埋入土中,或密封装袋备用。堆肥注意事项:1. 为保证成功率,EM 菌发酵粉的用量须充足。2. 盖紧桶盖,保证厌氧环境,降低杂菌繁殖的概率。3. 及时排出肥液(堆肥发酵成功的肥液稀释 100 倍后可以用来施肥)。4. 不要加入化学洗洁精等有杀菌作用的物质。你还知道其他变废为肥的方法吗?请查阅资料,具体介绍一下。1. 厌氧消化:将有机废弃物放入密封的容器中,在缺氧的环境下进行发酵,产生沼气和有机肥料。 2. 水解反应:将有机废弃物与水混合,加热并施加压力,使其发生水解反应,生成有机肥料。 四、知识拓展:有机肥的分类:一、商品有机肥:1、工业废弃物:比如酒糟、醋糟、木薯渣、糖渣、糠醛渣等。2、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