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讨 论 口语交际 ■语言运用 讨论时要做到紧扣议题、言无不尽、包容合作。 ■思维能力 在讨论中,积极且客观理性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语言表达能力以及交流、沟通能力。 ■审美鉴赏 通过讨论,学会倾听、组织语言,评析他人的对话。 ■文化自信 在学习与生活中勇于表达,善于与他人合作,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陪孔子坐着。孔子让他们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子路说如果让他去治理一个中等国家,即使在有内忧外患的情况下,只需要三年就可以把这个国家治理得很出色。子路说完,孔子微微一笑。冉有说他只能治理一个小国。公西华则有志于礼乐教化的事。曾皙说向往天下太平、人民安乐的生活。等几个弟子说完,孔子长叹一声说:“我赞成曾皙的想法呀!” 导入形式1: 《论语·先进》有一篇文章《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记述的是孔子组织弟子围绕“志向”展开讨论的故事: 孔子认为治理国家要用礼,可子路一点都不谦虚;孔子对冉有没有正面加以评论,但可以看出孔子对冉有的回答是满意的;孔子认为公西华非常谦虚;孔子赞同曾皙的志向,因为曾皙希望社会上人人懂礼爱乐、天下太平、社会大同。 导入形式1: 如今,无论是课堂上的小组合作学习,还是职场上的工作策略探讨,都要用到“讨论”这一方式。可见,学习讨论是很有必要的。 培根曾经说过:“讨论犹如砺石,思想好比锋刃,两相砥砺将使思想锋利。”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感受讨论的魅力。 导入形式2: 生活中,大家经常会就某些问题与他人进行讨论,各抒己见,集思广益。学习时,同学间相互切磋,“讨论”更是从不缺席。“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讨论让我们的知识得以积累,能力得到提升。萧伯纳说:“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互相交换,我们仍然是各自只有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互相交换,我们就都有了两种思想。”讨论让我们互相取长补短,培养敏锐的思考和分析能力,这,就是讨论的意义。 导入形式3: 一、讨论的概念 “讨论”指就某一问题交换意见或进行辩论的口头交流行为。在生活或学习中,我们经常会就某些问题与他人进行讨论,寻求共识或解决问题的方法。 活动指导 二、讨论的原则 讨论的原则:紧扣议题,言无不尽,包容合作。 1.有集中统一的议题。 2.有井然有序的过程。 3.有互动合作的交流。 4.有理有据,充分发言。 5.有相对一致的结论。 活动指导 讨论 倾听·表达 组织者 参 与 者 汇报者 记录 者 巧妙引导 坦 诚 友 好 摘要陈述 记录梗概 围绕话题 履行职责 体现素养 履行职责 三、讨论参与者 活动指导 四、讨论的规则 (1)预先公布相关要求; (2)主持人要保持中立; (3)参与者发言机会均等; (4)发言观点要明确; (5)发言时间与次数受限; (6)不同问题依次讨论; (7)就事论事,文明表达; (8)尊重发言的完整性。 活动指导 1.某中学准备在校园中安放一些名人塑像,以丰富校园文化环境。为此,校学生会向同学们征求意见。下面是几位同学讨论时的记录,你觉得他们各自的表现怎么样? 口语实践 实践一 甲:我觉得应该放古代文化名人的塑像,比如孔子、孟子、老子、庄子、司马迁等,这样才有中国味儿。 乙:你要把咱们学校变成国学馆是吧?就知道古代,古代,古代就好吗?照这么说,你干脆穿长袍来上学得了。 丙:我也觉得不能只有古代文化名人的塑像。我们是现代中学生,要全面发展。我觉得托尔斯泰这样的外国作家,爱因斯坦这样的大科学家的塑像都可以考虑。 丁:各位,我们是不是应该把思路打开些?不要总盯着作家、思想家、科学家嘛,革命先烈、英雄模范的塑像也应该在校园里占有重要的位置。 对以上同学发言的评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