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师生之间》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理解并描述师生之间的干系,以及师生之间如何互相影响和塑造。 2. 学生能够通过案例分析,了解师生之间的互动和沟通对教学效果的影响。 3. 学生能够掌握一些基本的沟通技巧和方法,以更好地与老师和同砚交流。 二、教学重难点: 1. 学生对师生干系的理解,包括师生之间的互动、沟通、互相影响等。 2. 学生能够通过案例分析,培养良好的沟通技巧和方法,以便更好地与老师和同砚交流。 三、教学准备: 1. 准备一些案例资料,包括一些真实的师生互动和沟通的案例。 2. 准备一些与师生干系相关的阅读材料,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师生之间的干系。 3. 准备一些教学工具,如黑板、白板笔、图片等,以便更好地展示案例和诠释教学内容。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介绍作者及背景。 2. 简介课文内容。 (二)初步感知课文 1. 学生自读课文,对照注释,读通课文。 2.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注意听准字音和停留。 3. 学生齐读课文,教师纠正字词的发音。 4. 思考问题:课文写了师生之间在哪些具体事情?这些事情表现了师生之间的哪些特点? (三)重点研读 1. 学生默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生动具体的语句,圈点批注。 2. 前后桌四人为一小组,交流讨论,共同解决疑难点。 3. 派代表发言,师生共同解答补充。 (四)质疑探究 1. 前后桌再为一小组,针对课文内容或写法提出疑难问题,讨论解答。 2. 小组间交流解答,教师总结归纳。 (五)教室小结 本文通过具体描述“我”上第一堂课时老师不厌其烦地讲解“我”对文言文生涩难懂的问题,表现了老师敬业爱生的崇高品质,以及“我”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六)安置作业 1. 诵读课文,完成课后练习。 2. 写一篇小练笔:如果请你为初中生活画一幅画,你打算画些什么?为什么?写出你当时的感受。 教学设计方案(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理解并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2. 学会如何与老师沟通,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 3. 培养良好的师生干系,提高学习效率。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让学生理解师生干系的意义,掌握与老师沟通的方法。 2. 难点:如何在与老师交流时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建立良好的信任干系。 三、教学准备 1. 准备一些关于师生干系的图片或视频,用于教室展示。 2. 准备一些与师生干系相关的案例,以便引导学生思考。 3. 准备一些与主题相关的音乐,用于营建教室氛围。 4. 设计互动环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再次强调本节课的主题———师生之间。通过展示一些师生互动的场景,引导学生思考师生之间的情感、责任和价值。 二、新课教学 1. 探讨师生干系的本质 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师生干系的本质是建立在互相尊重、信任和理解基础上的互动干系。 2. 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通过分享一些师生之间的感人故事,引导学生认识到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心理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更好地表达和接收情感。 3. 师生之间的责任与义务 通过讲解教师职业的责任和义务,引导学生理解教师对学生的责任和关爱。同时,引导学生思考作为学生应该如何尊重和感恩教师。 4. 师生之间的价值 通过讨论师生之间的价值观、人生观等,引导学生认识到师生之间的价值是互相增进、共同成长的过程。 三、实践活动 1.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你心目中的理想师生干系是怎样的?让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看法和经验。 2. 开展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模拟不同的师生互动场景,如教室提问、课后辅导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师生之间的互动干系。 3. 鼓励学生反思:让学生反思自己在师生互动中的表现,以及如何更好地与教师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