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254055

二 群英会蒋干中计 课件(共46张PPT)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课件 查看:75次 大小:3847729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群英会,蒋干,中计,课件,46张,PPT
  • cover
(课件网) 《三国演义》罗贯中 群英会蒋干中计 导入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学习目标 1.通过蒋干中计,周瑜设计的情节分析,理解小说突显人物“智慧”的写法。 2.理解小说通过细节表现和人物衬托来展现“智慧”。 3.了解罗贯中《三国演义》的创作与民间阅读接受中对“智慧”的推崇。 初读感知 目录 文学常识 重点探究 壹 贰 叁 合作探究 肆 艺术特色 伍 作者简介 作品介绍 故事背景 文学常识 壹 壹 文学常识 罗贯中(约1330年-约1400年),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三国演义》的作者。山西并州太原府人。 主要作品有小说《三国志通俗演义》、《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传》、《三遂平妖传》。其中《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演义》)是罗贯中的力作,这部长篇小说对后世文学创作影响深远。除小说创作外,尚存杂剧《赵太祖龙虎风云会》。 《三国演义》(《三国志演义》《三国志通俗演义》) 《三国演义》是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根据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为《三国志》所作的注解以及民间三国故事传说经过艺术加工创作而成的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与《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并称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 《三国演义》大致分为黄巾起义、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描述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群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 《三国演义》 该作品成书后有嘉靖壬午本等多个版本传于世,到了明末清初,毛宗岗对《三国演义》整顿回目、修正文辞、改换诗文,该版本也成为诸多版本中水平最高、流传最广的版本。 《三国演义》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章回小说,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也是一部人文长篇小说,明清时期甚至有“第一才子书”之称。自问世以来,取材于它的各类文艺作品不胜枚举。它的巨大影响力,以至于使艺术的真实盖过了历史的真实。 故事背景 本篇目选自第四十五回,是赤壁之战的重要片段。 “赤壁之战”处于攻势的一方是曹操。曹操在扫平北方的军事势力后,挥戈南下,打算消灭刘表、刘备、孙权,以便统一全国。这时正好刘表病死,他的小儿子刘琮向曹操投降。曹操便得了荆州,并任命降将蔡瑁,张允为水军都督,训练水师,准备顺江而下,扫平东吴。 故事背景 东吴的不少官员面对曹操的八十万大军无心应战,力主投降。出使到东吴的诸葛亮舌战群儒驳倒了主降派,使孙权坚定了迎战的决心。孙权任命坚决拒曹的周瑜为都督,率兵抗曹。周瑜认为敌我双方的兵力虽然悬殊很大,但曹操渡江犯了兵家大忌,“素不习水战”是其致命的弱点。在此背景下,周瑜利用蒋干前来劝降的机会,将计就计,经过周密部署,使蒋干中计。最终导致曹操错杀蔡、张二人,为赤壁之战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解题 正音 介绍人物 梳理情节 初读感知 贰 (1)可以便宜行事(biàn yì):不须请示灵活处置。 (2)万弩齐发(nǔ):一种利用机械力量射箭的弓。 (3)迤俪前行(yǐ lǐ):曲折连绵。 (4)碇石(dìng):系船的石墩。 (5)觥筹交错(gōng):古代用兽脚做的酒器。 (6)谙习水战(ān):熟悉。 (7)一齐轮转橹棹(zhào):船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