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263116

【核心素养】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教案

日期:2024-06-16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64次 大小:2576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核心,素养,2课,诸侯,纷争,变法
  • cover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教案 【核心素养】 运用春秋列国形势图和战国形势图,能描述“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同时通过比较春秋列国形势图和战国形势图,认识到学术界一般将“三家分晋”作为春秋与战国分界线; 通过史料分析,总结春秋战国大变革时期的社会特征,论述大国争霸的影响,增强中华民族认同感; 通过分析春秋战国大变革时期的社会特征的不同史料,论述百家争鸣的背景。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春秋争霸战争和战国兼并战争的不同特点及其历史影响。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 难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百家争鸣中孔子的思想文字。 【新课导入】 教师展示PPT夏禹铸九鼎 教师:鼎是最重要青铜器物种之一,是古代中国用以烹煮肉和盛贮肉类的器具。三代及秦汉延续两千多年,鼎一直是最常见和最神秘的礼器。相传,夏朝初年,夏王大禹划分天下为九州,令九州州牧贡献青铜,铸造九鼎,象征九州,将全国九州的名山大川、奇异之物镌刻于九鼎之身,以一鼎象征一州,并将九鼎集中于夏王朝都城。鼎成为国家权力的象征。同学们听说过问鼎中原的典故吗?那么,“楚王问鼎”的典故说明了什么问题? 学生回答:东周时期王权衰落,礼崩乐坏。 【新课讲解】 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 师: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历史就进入了东周时期。东周分为春秋与战国两个阶段,春秋时期,是我国奴隶制的瓦解阶段;到了战国,就进入了我国封建制度的形成时期。 1、春秋五霸 师:了解了历史的大致分期,我们再来看看PPT的这张图表,从土地、人口、财力把握西周和东周的主要区别,可以用一句话概括,是什么啊? 生: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到 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师:是的,周天子失去了“天下共主”资格,反而在政治经济上依附于诸侯,这就出现了“春秋五霸”。同学们,观察春秋列国形势图,找到五霸在哪了么?分别是? 生:齐晋楚吴越 师:春秋时期的两百多年间,诸侯们打了四百多场大战。到春秋末期,初期的一百多个诸侯国锐减到二十几个了。到战国时期主要只有七雄,这说明了什么?(出示春秋战国形势图。此题有些难度,可对照地图,学生讨论,然后回答。) 2、战国七雄 师:同学们比较春秋与战国形势图,有何区别啊? 生:霸主由5变7 ……韩赵魏取代了晋 师:不错,是的,春秋五霸被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并立的“战国七雄”所取代。 那么,何为春秋战国的分界线呢?我们来看一则材料 材料:西汉学者刘向在描述战国混乱局面时所言:“田氏取齐,六卿分晋,道德大废,上下失序……” ———《战国策》书录 生:由田氏代齐、三家分晋为标志,历史进入了战国时代。 师:非常好,战国时代,政治和战争的目的从争霸转而成为兼并。军队数量扩张,军事行动范围扩大,由步骑兵的野战包围战代替了车阵作战。战争的惨烈程度大大增加。春秋时代战争“文质彬彬”的色彩荡然无存。 (1)战国时期是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引出军事家孙膑和庞涓。 (2)桂陵之战、马陵之战和长平之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把握,但是一定要强调长平之战的作用,即从此,东方六国再也无力对抗秦军的进攻了。 3、华夏认同 师:我们可以看到从春秋到战国,经历了社会大动荡、政治大变革的时期,诸侯争霸一方面造成社会混乱、民不聊生;却也意外的促进了四周戎狄蛮夷与华夏的民族大融合,民族斗争客观上进一步推动了华夏族的稳定与繁荣。那么到底何为“华夏”呢?为何我们常自称为华夏民族?同学们可以翻到书本第十页的历史纵横进行了解。 生:华夏意为:衣冠华美又重礼仪。 师:不错,在孔颖达的《春秋左传》中有所提及。华,指服章之美;夏,意为礼仪之大。我们可以看到,由春秋到战国,旧制度在瓦解,王室衰微、礼崩乐坏 诸侯争霸 、分裂割据的局面一发不可收拾,而与此同时,各国通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