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276369

16.《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强社会建设》 教案

日期:2025-04-20 科目:思想政治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23次 大小:28725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强社会建设,教案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教学课题 5.4《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强社会建设》 课型 新授课 学情分析 2026级高一上期共27个班,其中1—10是网班班,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强,能自觉的学习共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19-27是重点班,学生的基础要弱一点,学习主动性不强,要教师引导才愿意学习。11-18是普通班,学生基础差,自觉性差,惰性较强,多数学生要教师严格管理才会学习习近平思想,有的学生对政治不感兴趣,不关心政治。 总的来说,要通过教师的教学和引导,让同学们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思想,在新征程上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 教学目标 1.明确党和国家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强社会建设,努力增进民生福祉,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2.通过了解十三五期间我们取得的成就,理解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3.通过查阅资料、联系生活感受我国在脱贫攻坚、民生改善中取得的巨大成就,如何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贡献自己的力量。 教学 重难点 重点:明确党和国家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强社会建设,努力增进民生福祉,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难点:通过查阅资料、联系生活感受我国在脱贫攻坚、民生改善中取得的巨大成就,如何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贡献自己的力量。 教学准备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旁批 导入新课:播放视频:《改善民生》 师:人民的生活怎么样、好不好、如何变得越来越好,是我们党始终密切关注的问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关于民生改善和保障的相关知识。 讲授新课:1.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 民生是社会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根本目的。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改善。 师:习近平主席曾说:“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了落实这一切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党究竟是怎么做的呢? 要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我国经过长期发展,财政收入、居民收入都在稳步增长,为保障和改善民生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十三五”时期,我国已经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 推动经济发展与改善民生可以形成良性循环。我们的发展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要回应人民的期待,让人民群众从经济发展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改善民生也会调动人们发展生产的积极性,扩大内需,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 师:民生保障,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也会进一步带动经济发展。让我们看一看在十三五期间,我国经济取得了哪些成就。 2.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师:什么是人民最关心的问题?人民最关心的永远是贴近生活最现实的问题,例如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住房等问题。 这些都是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也是民生工作的努力方向。只有始终关注民生,不断改善民生,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拥护,才能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师:那么为了解决人民的问题,究竟该怎么做? 需要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需要抓住最需要关心的人群,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 播放视频:《五中全会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看看国家为解决这些人民最关心的问题,提出了哪些措施。 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坚持人人尽责、人人享有,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保障群众基本生活,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