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师大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第九章《9.2.1血管》教学设计 课题 第9章 《专题一 血管》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 1. 课程标准 本节是《课标》课程内容里的第五个一级主题“生物圈中的人”下的二级主题“人体生命活动的能量供给”里的内容,《课标》要求本节课学生要形成的概念是:血管是血液运输的管道,分布在全身各处,包括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2. 教学内容 本节课在北师大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属于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第九章人体内的物质运输第一节血液循环第一课时的内容。学习血液循环,有助于学生全面认识并准确了解循环系统生理结构和生理活动过程。通过观察血管的活动,让学生明确血管是血液流动的管道。 3. 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血液循环的内容大多有初步了解,但仅仅局限于一定程度的抽象认识,并没有对血液循环途径、意义有整体的把握。七年级的学生对实验活动非常感兴趣,愿意且善于动手操作探究,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 4. 学习目标 根据《课标》、教材教学内容、学生认知,基于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设定了以下教学评目标: 4.1通过“用显微镜观察各种血管切片标本”的活动,尝试讨论、分析不同血管的结构特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血管切片,呈现客观事实,说出血管结构特点。 4.2通过填写各类血管形态结构特点的表格,分析三种血管与心脏的连接方式和主要功能,认识血管是血液运输的管道,分布在全身各处,包括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概念。通过类比公路推导出三种血管的不同功能,认识不同类型血管的功能及其与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引导学生从具体现象入手,通过分析、比较、归纳等活动,建立抽象概念,培养学生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概念的科学思维。 4.3通过“模拟练习止血包扎”的活动,学习在日常生活中进行意外出血的初步护理,学以致用解释生活中的问题。 5.评价任务 5.1 通过 “用显微镜观察各种血管切片标本”活动展示观察图片,检测学生是否初步认识并能区分三类血管。 5.2通过阅读教材、填写各类血管形态结构特点的表格、类比公路推导出三种血管的功能、“模拟练习止血包扎”的活动,检测学生是否能陈述小结血管的结构特点与功能。 5.3通过课后练习检测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水平。 6. 学习活动 教学环节及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评价任务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提出问题:血液的流动必须在哪里进行呢? 展示人体内血管网图片。 问:人体内血管是否相同?有什么区别? 总结:血管是血液运输的管道,分布在全身各处,包括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今天学习三类血管的结构特点与功能。答:血管。 观察图片,回答 思考 通过抽问检测学生的观察、表达能力 通过观察、讨论,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动脉、静脉、毛细血管 探究本质,认识结构: 观察装片标本 2.区别三类血管,认识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特点 3.认识并理解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功1.指导学生利用显微镜观察人或哺乳动物的血管切片、毛细血管装片。区别动脉静脉。 2.阅读教材34-35页,找出血管结构特点。完成表格呈现学生填写的区分血管形态结构特点的表格。 3.汇报活动结果。 板书: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特点 问:不同血管的结构特点决定了血流速度和功能不同? 类比: 哪一种血管类似于高速公路?哪一种血管类似于省道、国道?哪一种血管类似于乡间小道? 指导学生分析三种血管的主要功能。 师生共同陈述血管功能:动脉送出心脏,静脉送回心脏,毛细血管进行物质交换。 思考:为什么毛细血管进行物质交换?利用显微镜观察血管切片标本。 自主阅读,分小组讨论。 完成血管结构和功能的表格。 分组汇报活动结果。 总结:动脉血管的管壁厚、弹性大、流速快;静脉血管的管壁薄、弹性小、流速慢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