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毫米、分米的认识 第二单元 信息窗一《甜甜的梦———毫米、分米、千米的认识》———图形的认识与测量 课型 √新授课 练习课 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目标 确立 依据 课标分析 1.课标摘录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要求是:认识长度单位千米,知道分米、毫米,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能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估测一些物体的长度,会进行测量。学业要求:能描述长度单位千米、分米、毫米,能进行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能在真实的情境中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教学指导:图形的测量的教学。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经历确定长度单位的过程,感受引进新的度量单位的必要性;在具体情景中,经历选择适合度量单位的过程,形成量感。 2.课标分析 (1)“知道分米和毫米”———能用尺子测量并举例说出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能通过具体现实情境建立毫米和分米的概念,从而直观认识毫米和分米。 (2)“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能掌握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正确完成两个单位的转换。 (3)“能在真实的情境中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不能脱离生活情境,务必让学生结合真实的生活情境,去区别出各个长度单位,加强直观感受,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4)“估测一些物体的长度,会进行测量”———能推断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长度,能借助测量工具正确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材分析 本节课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编成数学故事小朋友在梦中发生的事情,引入有关毫米、分米的问题,从而引人对新知识的学习。 为了更好的让学生学习毫米和分米的知识,教材共提出了4个问题。 问题一: 1毫米有多长呢 通过测量,引发认知冲突,引入比厘米更小的单位———毫米的学习。教材提供用红色标注1毫米的直尺图,用小博士的话告知学生:尺子上1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毫米用mm表示。教材意在让学生利用对直尺上的1毫米的感知去估测生活中长1毫米的物体,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并且通过观察直尺上的刻度探究1厘米与1毫米之间的关系。 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猜一猜1毫米有多长,通过语言描述、打手势等方式,了解学生对毫米的初步感知;再引导学生观察直尺,从直尺上找出1毫米的长度,并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如果学生遇到困难,教师可以适当地引导,通过小博士的话告知学生:尺子上1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毫米用mm表示。有了1毫米的正确表象后,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与直尺上的1毫米比对、用手势表示1毫米、画1毫米等方法感受1毫米的长度,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然后让学生估测哪些物体的长度是1毫米。通过测量、验证,加深对毫米的认识,逐步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当学生对毫米有了感性认识之后,再引导学生借助直尺探索研究1厘米和1毫米的关系。如:观察直尺先找到1凰米,再找到1毫米,看1厘米里面有多少1毫米,从而发现“1厘米=10毫米”。 问题二:1分米有多长呢 小博上的话告诉学生“10加米就是1分米分米用dm表示”。教材意图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1厘米与1分米之间的关系,在大量的实际测量中获取对1分米长度的感性认识,同时发现1米和1分米的关系。 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联系有学习经验,在直尺上找到10厘米,观察这10厘米的长度在建立10厘米的表象后教师告知学生10厘米就是1分米。然后让学生去寻找生活中长度大约是1分米的物体充分感知1分米的长度,培养学生的观案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在探究米和分米之间关系时,由于学生之前已经有了米、厘米的学习经验,教师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探究,学生可以通过换算“1米=100厘米”“1 分米=10厘米”,100里面有10个10,推导出“1米=10分米”,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还可以借助米尺,通过数一数的方式获取答案。 问题三:金箍棒长5厘米,用毫米作单位是多少毫米 教材呈现了先用直尺测量5厘米的金箍棒,再通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