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279842

《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不连续进位和退位)笔算》表格式 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五四学制)

日期:2025-04-26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67次 大小:2565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不连续进位和退位)笔算,格式,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
  • cover
课题 第三单元 信息窗三 《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不连续进位和退位)笔算》———数与代数领域 课型 √新授课 练习课 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目标 确立 依据 课标分析 1.课标摘录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学段目标是:能进行简单的四则运算,形成初步的数感、符号意识和运算能力。 内容要求: 探索加法和减法的算理和算法,会计算整数加减法; 在简单的生活情境中,运用数和数的运算解决问题,能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形成初步的应用意识。 学业要求:能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形成初步的运算能力。 2.课标分析 “在简单的生活情境中”———是指不能脱离生活情景去单独运用数与数的运算解决问题。 “探索算理和算法”———即指学生有研究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笔算算理与算法的精神,能通过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寻求计算方法的过程。 “形成初步的应用意识”———是指面对实际问题,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材是以学生喜欢的小动物———勤劳的小蜜蜂”为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信息窗选取了“蜜蜂王国”中蜜蜂出发去采花粉的情境,呈现了两队蜜蜂要到不同的地方去采花粉,给出了从家到花园和果园的不同距离和两队蜜蜂的不同只数的信息。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生动有趣的信息,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地投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中去。 为了引出对三位数加减法(不连续进位和退位)计算方法的学习,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寻求计算方法的过程,教材共提出了3个问题。 问题1:“从果园到花园一共有多少米” 课本没有采用直观手段,而是借助男孩的对话“我知道个位满10要向十位进1,十位上的数相加满10怎么办呢”,引导学生激活已有经验,用“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类推出“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计算方法,实现知识的自主建构。 教学时,先引导学生进行估算,然后用竖式计算准确结果。竖式计算可以先让学生独立尝试,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交流的关键是引导学生说清楚“十位上9 加8得17,怎么写呢?为什么”,使学生理解“相加满十向前一位进1”的算理,掌握算法。如果学生理解有困难,可以借助计数器帮助学生理解,突破难点。 问题2:“第二队比第一队少多少只?”这是探究三位数减三位数(不连续退位)的笔算方法。 教学时,先引导学生进行估算,然后用竖式计算准确结果。竖式教学时,结合学生尝试笔算中遇到的困难,重点让学生探讨“十位上1减2不够减,怎么办”。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理解十位上1减2不够减要从百位退1当10,十位上是 11-2 得9,百位上是4-2得2,结果是291。由于三位数的不连续进位和退位加减法与前面学过的两位数的进位退位加滅法的计算方法相同,所以教师应启发学生联系已学知识进行学习,从而掌握用竖式计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计算方法。 问题3:“从家到果园比从家到花园要多飞多少米?” 教学时应放手让学生独立计算,进而熟练掌握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完成以上教学后,教师应引导学生讨论“用竖式计算加减法时要注意什么〞,结合实例来梳理总结三位数加减法(不连续进位和退位)的竖式计算方法。 学情分析 1.学前检测 用竖式计算下列题目 67+45= 72-58= 480+367= 726-342= 2.学前分析 根据预设的目标设计了前测内容,前测结果如下: 题目67+45= 72-58= 480+367= 726-342=全对人数40382520正确率90.9%86.4%56.8%45.5% 通过课前调查及学前检测,发现大部分学生通过一年级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进位、退位)的笔算方法,同时还发现,对于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笔算,大约一半同学存在不会计算方法的现象,说明三位数加减法的笔算的计算方法掌握不够,因此本课要求学生能准确用竖式计算三位数加减三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