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280205

第三单元信息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 导学案 二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五四学制)

日期:2025-04-26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学案 查看:48次 大小:5410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第三,单元,信息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导学案,二年级
  • cover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 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结合情境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能正确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2.能利用所学知识,能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并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学习重难点: 经历探索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正确口算出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 学习流程:(自学、看微课、练习三部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一步:自学(课前预习+课中探究两部分) A.课前预习: 我们已经学习了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你来试试吧: 35+7= 62-4= 30+26= 58-20= 我们还学习了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竖式计算: 12+32= 47-31= B.课中探究(一):(课本第1个红点) 1.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2.思考:侍从和卫兵一共有多少只?怎样列算式?你想怎样算?把你的方法说给爸爸妈妈听听。(不进位加法,预计孩子都会做,只要说出自己的合理想法,都是可以的) 课中探究(二):(课本第2个红点) 1.你能提出哪些可以用减法计算的数学问题? 2.思考:卫兵比侍从多多少只?怎样列算式?你想怎样算?把你的方法说给爸爸妈妈听听。(不退位减法,预计学生都能说出正确答案和算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二步:带着问题看微课: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 看完后,再根据自己列的算式说一说算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三步:巩固练习。 1. 23+15= 47+32= 27+31= 15+43= 36+22= 64+21= 13+54= 73+16= 2. 76-23= 98-74= 84-52= 99-27= 35-24= 69-18= 57-26= 45-12= 3. 4. 12+26= 900+800= 5000+3000= 49-19= 1000-200= 7000-2000= 参考答案 第三步 巩固练习 38 79 58 58 58 85 67 89 53 24 32 72 11 51 31 33 > < < = > > 38 1700 8000 30 800 5000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 基础园 1.看谁算得又快又对。 45+23= 47-26= 50+39= 89-72= 69-14= 97-55= 74+13= 66-32= 15+33= 36+62= 2.在○里填上“>”、“<”或“=”。 30+56○30+59 12+25○97-46 75-34○20+21 75-14○86-64 3.连一连。 79-63 66+20 63-42 12+67 34+45 56-40 14+72 98-77 4.解决问题。 (1)图书角有96本科技书,65本童话书,31本故事书。科技书比故事书多多少本?童话书和故事书一共多少本? (2)商店里上星期卖出铅笔43支,卖出圆珠笔56支,卖出钢笔32支。 ①卖出的铅笔和圆珠笔一共有多少支? ②卖出的铅笔比圆珠笔少多少支? ③卖出的铅笔比钢笔多多少支? ④再卖出多少支钢笔才能和卖出的圆珠笔的支数同样多? 探究园 1. 在( )里填上适当的数。 奥 3 5 匹 —5 林 + 克 7 2 9 8 3 奥=( ) 匹=( ) 林=( ) 克=( ) 2.用 4 7 9 三张卡片你能组成多少个两位数?请写下来。 其中最大的两位数比最小的两位数多多少? 文化园 “数”和“量” 有些小朋友认为“数量数量”,“数”和“量”一定要连在一起。其实,“数”和“量”是不同的。 “数”是用一定的单位去量物体,量得结果就得到“数”。如用“米”为单位去量一幢楼房的高度,约得84米,“84” 就是“数” “量” 可以表示事物的轻重、长短、粗细、大小、快慢等。 如一头大象的质量、一条公路的长度、一架飞机的速度、一个班级的人数等等。 量的大小是一定的,而数值的大小则随着度量单位的不同而变化。如用“米”为单位去量一幢楼房的高约为84米,如果用“厘米”为单位去量约为8400厘米。 数是不能离开量而孤立存在的。又如“84”这个数,如果离开“米”这个度量单位,“84”这个数就毫无意义了。正因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