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322007

2024浙江省中考科学总复习第43讲  化学仪器的连接和应用(课件 31张PPT)

日期:2024-06-03 科目:科学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40次 大小:309760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2024,PPT,31张,课件,应用,接和
  • cover
(课件网) 2024浙江省中考科学 总复习课件 第43讲 化学仪器的连接和应用 气体的发生装置 1.选择依据 2.气体发生装置 (1)固固加热型 典型实验:①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记得试管口塞一团棉花); ②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固体混合物制取氧气。 (2)固液(或液液)常温型 典型实验:①用双氧水制取氧气;②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③用锌粒和稀硫酸制取氢气。 装置 装置优点 安装简便 便于_____ 可控制反应速率 可随时控制反应的_____ 适用范围 用于制取少量气体 用于平稳反应并制取较多气体 用于剧烈反应并制取较多气体 用于平稳反应并持续时间较长的气体制取 发生和 停止 添加实 验药品 1.下图是实验室制氧气的部分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应从图一中选择装置____(用字母表示)作为发生装置,此装置还具有的优点是_____。 (2)小金用装置A制取氧气时发现试管固定得太高,他应调节图二中的旋钮_____(选填“①”“②”或“③”)。 B 操作方便,不需要加热,节约能源等 ② 气体的收集装置 1.排空气法:操作简单,收集到的气体干燥但纯度不高。 (1)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装置图 图1:导气管伸到瓶底,因为待收集 气体密度比空气密度大,所以待收 集气体是从瓶底自下而上地聚集, 空气从上面被挤出集气瓶,因而是向上排空气法。 图2:气体从长管进短管出,因为待收集气体密度比空气密度 大,所以待收集气体是从瓶底自下而上地聚集,空气从短管口被挤出集气瓶,因而是向上排空气法。 图3:导气管伸到瓶底,因为待收集气体密度比空气密度小,所以待收集气体在瓶中是自上而下 地聚集,空气从下面被挤出集气 瓶,因而是向下排空气法。 图4:气体从短管进长管出,因为 待收集气体密度比空气密度小,所以待收集气体是从瓶口自上而下地聚集,空气从长管口被挤出集气瓶,因而是向下排空气法。 2.排水法:收集到的气体较纯净但含有水蒸气。 【名师提醒】①用固固加热型装置制备并用排水法收集气体,实验完毕后,需要先从水槽中撤出导管,再熄灭酒精灯,目的是防止水槽中的水倒吸到试管中;②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应在导管口有均匀连续气泡冒出时开始收集。 2.下列收集装置,可以用来收集氧气的是( ) A.①③     B.①②③⑥ C.①⑤⑥ D.①②③④ D 吸收及检验气体的装置组合 CO2、CO、H2O、H2的检验和吸收: 1.检验和吸收的方法: 2.检验的顺序:H2O→CO2→H2→CO。 具体步骤:用无水CuSO4粉末检验水蒸气的存在→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的存在→吸收二氧化碳→吸收水蒸气→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发生反应→再用无水CuSO4粉末检验水蒸气(验证氢气的存在)→再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验证一氧化碳的存在)。 【名师提醒】反之如果先检验CO2,会从装置中带出水,那么对后面检验水会造成干扰。 3.吸收的顺序:先吸收CO2,再吸收水蒸气。 【名师提醒】反之如果先除去水,后面除CO2时又会带出水。 3.如何除去H2中少量的CO2和水蒸气? 导管的正确连接顺序是(填字母): 混合气体→____→____→____→____。 a b d c 气体的制取与收集 要根据反应的条件和反应物的状态,合理选择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有些仪器可以互换,如试管、烧瓶、锥形瓶等,再比如长颈漏斗和分液漏斗(可以控制反应速度)。气体的收集装置要根据气体的溶解性和密度来选择。NH3、HCl易溶于水,CO2能溶于水,可以在水上面加一层油,再用排水法收集。 【例1】 常用于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用A装置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若用C装置收集氧气,检验收集满氧气的方法是_____。 将带火星的木条 放到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则已集满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