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325386

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专题 记叙文阅读赏析 学案

日期:2024-06-03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20次 大小:5972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专题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记叙文阅读赏析题 知识讲解 一、记事类文章 就是把一件事情或几件事情有条理的用文字叙述出来,让更多的人去重新感受这些事情,从中明白一个道理,受到一种精神的鼓舞或思想的教育。阅读记事类文章要注意:(板书:画台阶演示阅读步骤) 1.了解记事文章中叙述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我们在开始阅读这类文章时,就要初步了解这件事情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涉及那哪些人物,主要人物是谁。事物是怎样发生的,又是怎么样发展的,进入高潮的时候情况怎样,事情结果如何。如何这样找到答案,我们就会很快感知文章的内容,为进一步阅读打下基础。 2.理清叙述的线索:线索是叙事文章的脉络,起着结构全文的作用。在阅读时候把握了线索,就等于把握了文章叙事的调理,进而一步一步去领悟作者写这件事情所要表达的主题。 3.弄清文章的顺序:任何一件事情都是在一定时间、一定地点发生和发展的,因此,在阅读叙事性文章时候,一定要弄清楚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的顺序主要有顺叙、倒叙、插叙。这些叙述的顺序形式都是根据中心思想的需要而灵活使用的。 4.把握文章重点,注意表达方法: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文章,是要根据事情的特点来写的。我们阅读时,就要搞清楚,这件事具有哪些特点,有时抓住哪些重点,怎样抓住重点来写的。 另外,记事文章经常运用综合的表达方法,以记叙为主,夹叙夹议和抒情。在运用议论时,往往是把所记叙事件本身包含的深刻含义揭示出来,画龙点睛,以加深读者的印象。在抒情性的记叙文中,有时是根据所记叙的事件抒发自己的情感,有时是作者把自己的情感渗透在字里行间,情随事发,使事、理、情熔于一炉。阅读时要注意体会。 二、典型题型及解题技巧 理解和赏析句子 (1)结合修辞进行赏析。 常用的修辞有: 比喻:把……比作……,形象生动地写出……(物)的……(特征),表达出作者或文中人物……的情感。 拟人:给……赋予了人的情感(或把……人格化),形象生动的表现出事物……的特征,也体现出作者或文中人物……的情感。 排比:不仅句式整齐,而且增强了语势,强调了人或物……的特征,表达了作者或文中人物……的情感。 对比:通过对比,突出人或物……的特征,加深了读者印象,表现了作者或文中人物……的情感。 画线句子运用了比喻(拟人、夸张……)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事物的……特征,(化抽象为具体、把物人格化,亲切自然、引起读者丰富的想象,产生强烈的共鸣),同时也体现出作者或文中人物……的情感。 (2)结合句子的重点词语进行分析。 结合词语的意思,联系上下文,分析词语提供的信息,并体会作者提供这些信息的意图(如 :表现人或物的特征、突出人或物的形象、体现人或物的精神品质、总领全文、引出下文、为下文作铺垫等)。 画线句子写出了人或物……动作、样子,也体现出人或物……的特征(心理、性格、精神品质、形象等),也表现出作者或文中人物的……情感。 (3)结合表达方式进行分析(描写、抒情、议论、记叙、说明)。 人物描写———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心情、思想、性格特点、精神品质。 环境描写———营造了什么气氛,衬托了人物的怎样的心理、心情,抒发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抒情———抒发了作者或文中人物的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议论———表明了作者什么样的观点,体现了作者的什么认识。 (4)表现手法 常见的表现手法有:象征、托物言志、对比烘托、欲扬先抑、寓情于景、借物喻人、联想想象、设置悬念、借景抒情、渲染、等。 例题精讲 . 例1. 昙花终于怒放 我爱昙花。 三年前的春天, 朋友亲自给我送来一株昙花亩, 种在白瓷壶里, 枝叶铁青如剑, 精心系上的红丝带临风飘拂。我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